|
|
希望的田野 —— 滨淮镇公玉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侧记
|
作者:于越 孙闻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7630 发布时间:[2021-8-27] |
来到黄河故道北岸的滨淮镇公玉村,放眼望去,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楼房、别墅拔地而起,新浇筑的水泥路伸向远方,村路两旁路灯整齐排列;串串葡萄挂满枝头,棵棵景观树枝繁叶茂,好一派新型美丽乡村新画卷。 近年来,我县1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的公玉村,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积极探索“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党员+农户”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三产服务业多元化经济,村集体经济飞速发展、不断壮大,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3.45万元,集体积累增加到100多万元。今年1月至7月份,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9.58万元,比去年同期12.5万元增长56.6%。多渠道、多元化发展,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实惠和真真切切的幸福感。 小葡萄带动大发展 一度时期,随着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公玉村40岁以下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创业,“空壳村”和收入不高问题逐步凸显。“只有让群众富起来,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公玉村党支部审时度势,多次召开会议,反复研究,在广泛征求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决定改变上茬麦子、下茬稻传统种植方式,邀请市、县农业专家调研论证,根据黄河故道沿线的沙壤土有利发展特经作物优势,决定通过招商引资的办法,招引能人来村投资发展。2012年初,村党支部、村委会研究决定规划S327北侧特色经济带,流转土地300亩,引进上海葡萄种植专业户毛汉林投资500多万元试长葡萄。当年,毛汉林栽培取得成功,苗木成活率高,生长也很快。第二年,他种植的葡萄就挂果了。随着葡萄种植的发展,毛汉林联手村里又一个葡萄种植大户王兆州,成立“公玉村葡萄合作社”,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如今,在公玉村,共搭建葡萄温室大棚近2000个,亩产量1500多公斤,亩效益万元以上;当地130多农村劳力实现就近就业,月工资收入4000元左右。公玉村葡萄产业的发展,又逐步辐射至邻近的河西、长兴、双树、硝场等村,使全镇葡萄种植面积扩大到1500多亩。 从2017年开始,公玉村在与毛汉林新组建“好农家”葡萄专业合作社后,同盐城电视台合作,连续举办五届“滨淮葡萄采摘节”,产生极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2019年,又与省广播电视总台媒体新闻中心荔直播栏目合作,开展助力扶贫公益直播,将生产的葡萄在云上推广、网上销售到上海、浙江、广东及苏南等地区。为把葡萄发展效应充分发挥出来,滨淮镇于2020年初在S327北侧投资100多万元,建设了“葡萄文化展示馆”,让“‘好农家’葡萄”通过“互联网+休闲+旅游+销售”的创新模式,更好提升公玉村生态、绿色、休闲农村旅游的品牌形象。 公玉村负责人表示,预计到2025年,全村葡萄可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带动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旅游收入3000万元以上,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 多元化发展拓宽共同致富路 如何采用多元化发展模式,实施种植、养殖、加工业、服务业多管齐下,发展壮大村级经济规模,是公玉村支部一班人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多次调研考察论证,他们结合本村实际,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养殖业,实行猪、牛、羊、鸡、鸭、鹅六畜共生。村党支部制定优惠措施,鼓励党员干部带头饲养母猪;组织发动党员干部带头发展养殖业,在养猪基础较好的第六村民小组建立母猪生产基地。为择优选培优质良种母猪、种猪,党支部原书记周德荣带领村干部和养猪户代表赴江西景德镇一次性购买100头良种小母猪和10头良种种猪,第一时间分发给群众饲养。对养猪缺资金的农户,村党支部主动与县农商行取得联系,贷款80万元,及时解决群众建猪舍、购苗猪、买饲料缺资金等实际问题。同时,实行自繁自养,对经济特困户,由村免费提供苗猪和饲料,实行党支部+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有效带动80多个农户发展母猪,养育肥猪,扩大标准化养殖规模。目前,全村年出栏苗猪2万多头,育肥猪1.8万头以上,50%的农户从事养猪生产。另一手抓蛋鸡养殖。实行党支部+公司+农户养殖模式,在废黄河北岸港南村民小组流转土地80亩,引进养殖能手伏爱亮成立“公玉村蛋鸡养殖公司”,投资500多万元,建设标准化鸡舍8幢及其它附属设施等,一次性从山东购买苗鸡50万只。蛋鸡配备专用饲料,不仅生长快,成活率高,饲养3个月即可产蛋。仅此一项,年收入150多万元以上,填补公玉村标准化饲养蛋鸡空白。这样每年为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解决19名返乡青年就业。 随着葡萄发展规模的扩大,母猪和肥猪养殖基地的建立,标准化蛋鸡养殖的发展,他们审时度势,又及时兴办三产服务业项目。村党支部精挑细选了一位有专业技术的人员,名叫潘诗卓,投资100多万元,在S327北侧征地20亩,兴办“公玉玉缘山庄”。在山庄内,不仅搞起桃、梨、葡萄、草莓、瓜类种植,还提供餐饮、旅游、垂钓、娱乐等一条龙服务,吸引南来北往的游客采摘草莓、葡萄及瓜类等。仅餐饮部,每天就接待客人少则3至4桌,多则20多桌,不但为一、二产业提供服务,而且解决20多名农村劳力就业,还为集体每年增加经济收入8万元。同时,公玉村一着不让,见缝插针,于今年3月在204国道边兴办一个1000平方米农贸批发市场,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2万元。 新型小区圆了农民小康梦 2020年初春,公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胜提出,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要把建设好、打造好农民新型宜居小区建设作为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首要任务,抓好抓细抓实。 在经村“两委”研究形成意见后,在市、县规划部门指导下,设计了“公玉新型社区”。他们选择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樊临线北侧地段,作为新型小区选址;通过招标方式,一、二期工程新建29幢两联体、三联体两层别墅。目前,正在完善小区广场、花池绿化、水电路灯等设施,已有88户农户入住。老党员林德祥住进小区,感慨地说:“我家住在这样设计舒适、设备齐全的小区,做梦也没想到。这就是我们要的小康生活。有今天这样的小康生活,我发自肺腑感谢共产党,感谢党支部为老百姓造福。我会继续好好听党话、跟党走,发挥正能量、献余热,为公玉村振兴发展再作新贡献。”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