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张珍贵的“临时党员证”
|
作者:万丽华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6039 发布时间:[2021-7-20] |
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楼的“中国共产党在滨海”主题图片展厅里,存放着一张特殊的“临时党员证”。 这张泛黄的“中共临时党员证”为6折页,边缘稍微破损,3道折叠的痕迹也有些裂开,但还能清晰地看到上面钢板刻写的文字和图片。扉页上印有鲜红的党旗,第二页是使用规定,第三页为持证人信息,第四页是《战时党员守则》,共12条。第5页竖版写着“全心全意为人民解放事业而战斗”,封底是五星、镰刀、斧头图案。 持证人名叫刘相珍,隶属于华东野战军二十师五九团一连,籍贯为江苏阜东县桃河区王家村(今县农业园育才村),1945年6月入伍,1948年入党。证书填写日期是1948年10月21日。“4月份,我县为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征集红色藏品,刘相珍的儿子刘龙得知这一消息,就主动联系村里干部,把父亲留下来的临时党员证和复员证借用给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园育才村工会主任辛道海告诉记者。 “这张‘临时党员证’是在2015年搬家的时候发现的,父亲也没有和家人提起。只是偶尔听他说起,他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大大小小的战斗不下百场,多次获得嘉奖勋章。”刘龙介绍说,战争年代,父亲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光荣本色,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牢记入党誓言,坚持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为建立新中国浴血奋战。 “临时党员证”使用规定第一条就说明,证书只限于负伤党员入院治伤期间过临时组织生活,否则均不能生效。也就是说,伤愈出院后无其他用处。“父亲一直到过世都一直珍藏着这张‘临时党员证’,我想他留住的绝不只是一份早已作废的临时党员证,而是想留住他激情燃烧的岁月,留住战争的硝烟味儿和他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浴血疆场的情景。” 革命胜利后,刘相珍转业复员回到村里,改名为刘连真,担任生产队长(组长),依然发扬党员的优良传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带领群众挑河治水。“父亲一辈子勤俭节约,为人低调谦和,也从未向党组织索取过什么,不麻烦任何人。” 刘龙说。 2020年底,95岁的刘相珍去世,在他的身体里还残存着9个弹片和1个弹头。它们就是这位老战士当年奋勇杀敌、冲锋陷阵的最好证明。而这张也镌刻和记录我党发展光辉历程的“临时党员证”,里面蕴含着特殊的历史故事,它是时代的记忆,历史的音符,见证了在血雨腥风、内忧外患的革命战争时期一名中共共产党员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承载着峥嵘岁月中一名革命老战士英勇善战、视死如归、前赴后继的革命军魂。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