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堤屹立 宋公不朽
|
作者:于利群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9220 发布时间:[2021-4-22] |
在今年3月初召开的江苏省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动情地讲述了宋公堤的故事。宋公堤是新四军到盐阜地区后为人民群众办的一件大实事,是共产党一心为民的历史见证和生动缩影。 漫步长堤,瞻仰丰碑,回望历史,我们不禁再一次感念海堤修筑的主导者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宋乃德。 但愿苍生俱保暖的民本情怀 决策方向顺民意。1940年10月10日,共产党领导的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宣告成立,宋乃德担任首任县长。在阜宁东北部沿海一带调研时,海啸过后的凄惨景象让他震惊不已。地方爱国民主人士杨芷江描述为:昔之稼禾千顷,今尽槁为枯荄,昔之烟火万家,今悉荡为平地。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宋乃德彻夜难眠,决心把修筑海堤作为新政府第一件大事来办,并向上级作了报告。时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回复:“新政权刚刚建立,要办的事情千头万绪,但是应该先抓大事。什么是大事?凡是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再小的事情也是大事。”当时,阜宁民主新政权刚刚建立,因受韩德勤政府修筑“韩小堤”的负面影响,群众对新政府还将信将疑,宋乃德力排众议,县参议会最终通过了修堤全案。 分配原则得民心。海堤修筑,需要大量民夫,工钱如何开,关系百姓切身利益。宋乃德以一颗亲民爱民之心,站在底层百姓的角度思考对策谋划方案,决定整个工程由政府买单,不要群众掏一分钱。出台的分配原则是按土方量结算,每方土二角七分;较之韩德勤当时修堤时的工资高出七倍。这样的分配原则一经发布,便得到了沿海农民、渔民、盐民的积极响应,民夫招募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基本保障解民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解决工程开工时粮食不足的问题,新四军三师将新购进的12万元的军粮,全数让予接济民工。沿海由于连年海水倒灌,满目斥卤,淡水紧缺,宋乃德组织沿海各区专门用牛车从30里外运送淡水,按量计酬。南堤开工以后,天气恶劣,时疫不断发生,宋乃德提前组织医务人员住进工棚,民夫凡是生病的一律就地就医,使得筑堤工地上始终没有人员因病伤亡。 筚路蓝缕启山林的开创精神 发行公债破难题。新政府成立伊始,财政基础十分薄弱,一边是百废待兴,一边还要反“扫荡”,何况修筑海堤耗资巨大,初步测算约需法币100万元,实在是大难题。当时的财政主要来源是盐税,军队供给处处长出身的宋乃德想到了利用民间资本借船出海,用盐税作抵押,发行公债,最终由政府偿还。方案经县参议会通过。当地耆老和知名人士积极响应,纷纷带头认购债券,一些颇具实力的士绅还带头捐款支持海堤修筑。 健全组织严要求。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始终是坚强的堡垒,是克敌制胜的强大力量。修筑海堤也是这样,以宋县长为主席的修堤委员会宣告成立,下设工程规划、施工、保障等若干小组,并建立制度,明确纪律。最敏感的是工资结算。先由工程师、民运长、乡保长联合验收土方,核算后在“公告牌”公示,民夫确认后再由工程师、民运队连章开具领单予以兑付。所有经费管理都做到全程公开无缝隙,全面透明无死角。这种公正的制度、严明的纪律使大家心悦诚服,干劲冲天。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组织管理才使得最终筑堤经费节省了一半。 集中智慧攻难关。海水的咆哮,梅雨的淫威,物资的匮乏,敌人的威胁,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新政权,考验着宋乃德。宋乃德善于集思广益,集中智慧,在南堤修筑遇雨时,装土的蒲包因无处买到铅丝而无法捆扎,他采纳了一位老秀才的建议,改用柴蔑子捆扎,并在蒲包外加捆巴根草,以免平滑,十分凑效,为堵口立了大功。当工地积水太深影响施工时,宋乃德带领工程师到一线,先设法打堰,再分段排水。潮涨则用板门塞口,免其内流,潮退则去此门,使水外泄。深水处,还调来水车排放,加快速度,终将积水全部排出,保证施工继续进行。 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使命担当 靠前指挥不懈怠。作为一县之长,宋乃德始终做到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从上任伊始的考察调研到召集乡绅耆老统一思想,到参议会上通宵达旦的讨论决策,从勘察线路到协调粮草到吃住在工棚的现场指挥,展现在大家面前不是国民党官员的满身官僚气,而是不怕吃苦勇于担当的共产党干部新形象。杨芷江诗云:“筹赀罄思虑,勘线逐涂泥。手足成胼胝,面目又黑黧。……况复廉而明,高风不可跻。”在他的带领下,工地上的民夫激情高涨,数量倍增,北堤修筑时八千人,南堤快竣工时已经接近两万人。 争分夺秒抢进度。海堤修筑时已经进入农历五月,时属江淮梅雨季节,更令人担忧的是每年六七月份潮汛最大,决堤风险加剧,加上敌伪顽日益加紧的谣言攻势,如果稍有懈怠拖延,后果不堪设想。南堤修筑过程中遇到连续暴雨,工程受阻,宋乃德审时度势,发《告工友书》鼓励大家不停工。工程堵口时,潮水上涨,土包填堵稍有滞后则功亏一篑,所以必须和潮水争速度,一面涨潮,一面填包,潮愈快,包落愈急,万众一心,昼夜鏖战,终于在潮水涨齐时,包已高出水面,为接下来的填土加固赢得了时间。 舍生忘死勇担当。修筑海堤不是战场胜似战场,宋乃德俨然就是一位冲锋陷阵的猛将。在南堤修筑遇阻时,身患疟疾发着高烧的宋乃德不顾医生劝阻,离开病床,冒雨趟水奔赴一线,在牛车上大声疾呼,稳定军心,鼓舞士气,使工程得以继续。眼看大堤修筑即将大功告成,敌伪勾结地方反动地主采取了丧心病狂的暗杀行动,陈振东、陈景石、于欣三名同志先后壮烈牺牲。身处一线的宋县长更是他们的重点目标,在茂密的芦苇荡中,在老乡家的茅屋里,在指挥部的工棚旁,宋乃德三次险遭暗杀,其无所畏惧、机智应对,均使敌人阴谋落空。 1941年8月31日,10米高、18米宽、90里长的捍海大堤全部竣工。第二天大潮来袭,巍巍长堤岿然不动,人民生命财产安然无恙。 长堤屹立,丰碑永驻,宋公不朽!正如宋乃德的儿子宋齐生所言,宋公纪功碑上的“宋公”并非只指宋县长本人,宋公只是一个“符号”,它代表着共产党、新四军,代表着民主政府。闪耀在宋公身上的这些可贵品质,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所普遍具有的伟大的精神特质。
宋公堤现状
宋公纪功碑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