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峰村:西兰花结出“致富果”
|
作者:吴超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7650 发布时间:[2020-11-10] |
深秋时节,天场镇海峰村西兰花种植基地,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近期,第一批栽植的西兰花已经成熟,每天有60多名农民在基地里采摘、分拣、装箱,然后销往全国各地。 2018年,浙江客商仇昌波在老战友、海峰村党总支书记陈国林的招引下,经过前期多次考察,认为海峰村的气候、光照、土壤都有利于西兰花的生长。在村里支持下,仇昌波先期承包了村民流转的100亩土地长西兰花。经过两年时间的摸索,他掌握了种植方法,今年又流转400亩土地进行大规模种植。 “西兰花能够获得丰收,离不开镇里的支持和村里的关心,镇村干部帮助我协调解决用电、用水等各方面困难。”仇昌波说,基地种出的西兰花品质好、营养价值高,主要以包装保鲜球为主,正常1亩地生产3200棵,亩均收入约8000元,500亩预计可实现销售400万元。” 被吸纳在基地里管理西兰花的低收入农户旬永华说:“村里优先安排我到西兰花种植基地务工,现在西兰花陆续进入采收期,每天能有200元到250元左右的收入。” “种植西兰花,我们坚持统一开发、集中连片的原则,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优化调整种植结构,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引领带动,积极引导群众开发连片种植,促进全村产业向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推脱贫攻坚,使西兰花这一产业真正托起老百姓的‘致富梦’。”海峰村党总支书记陈国林说。 近年来,海峰村按照上级部署要求,不断对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根据土壤气候条件,引进了规模化西兰花种植项目。按照“支部带合作社、合作社促产业、产业联农户”的办法,由村“两委”发起,全村村民以土地流转形式入股,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让村民共享现代农业“红利”。 “按照党支部+合作社的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办法是可行的。”陈国林说,“村民成为股东后,不用干活,每年就有稳定的土地分红。年轻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后,可放心外出打工,村中的富余劳动力跟着合作社干,每人每年也能挣到3万元。” 为提升西兰花种植水平,除了建成喷灌系统,基地里还运用了即时气象、视频监管、移动巡检、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去年5月,村里建起了西兰花冷库,进一步增加了西兰花的产值效益。同时成立了自己的股份制公司,探索完善“种植+加工+外销”产业链条,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订单农业,使得西兰花成为村民的“致富花”。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