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扣人心弦的“情感戏”
 
作者:张永祎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7049 发布时间:[2020-10-12]
  近日在江苏大剧院观看了滨海淮剧团演出的现代淮剧《首乌花开》,因为是来自家乡的熟悉腔调和熟悉情景,感到非常亲切,也充满期待,看得很认真,还不时地跟唱两句。没想到的是,几场情感戏高潮迭起,竟如此劲爆,惊心动魄,绕梁不绝。比如第三幕,刚来到大淤村的第一书记于思禾主动造访何爷爷,她是带着满腔热情来的,希望能够说服何爷爷支持种植何首乌,没想到何爷爷性格孤僻冷淡、情感阴晴不定,使得这场戏还没进门,就已锣鼓从紧,板眼趋迫,所有矛盾全部汇聚到开与不开这个刻意打造的细节上,通过开拓寻常琐事来规定戏曲情境,构思非常巧妙,笔墨高度概括,把人物的心路历程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细细梳理一下,这里至少有六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于思禾敲门没人答应,在她看来灯映窗前应该是有人在家,也许是老人耳背听不到,而何大爷平日里很少与人交往,他也不会想到会有人来看他,总以为是路过的人敲错门。第二个层次,于思禾再次敲门,不仅是用力敲还放声喊,这次何爷爷听得真切,知道确实是找自己的,这才问你是谁,知道是第一书记,本已准备开门,但听说她是扶贫干部,欲开又止,推托说自己早已睡下。这是因为“前几年扶贫干部曾入户,家前屋后转一圈,留下钱物送‘温暖’,走完程序踪影无。” 第三个层次,于思禾叩门告诉何爷爷,她是专门来为他祝寿的,还动情地唱起了生日快乐歌,何爷爷听得真切,也听到了真心,非常感动:“几十年生日见我绕道走,几十年寿辰早已脑后丢。几十年无人登门提祝寿,几十年糊里糊涂度春秋。今日蛋糕送到家门口,我再不开门礼不周”。第四个层次,何爷爷正准备开门,但手到门边,忽又停住,她怎知我生日的?她为什么平白无故来给我祝寿?莫非有什么蹊跷,于是就说,“姑娘,你是外乡人,不懂大淤村的乡风,我们这里‘做九不做十’,‘祝寿不过午’,否则,不吉利,会招灾!”于思禾听后,“一盆凉水当头浇”,想想自己为此忙前忙后,结果反倒是自讨没趣,有点心灰意冷。第五个层次,于思禾想到“曾向组织把决心表,扶贫攻坚不落一人定目标”,就又鼓起勇气,知难而进,真正把何爷爷当作自己的爷爷,希望通过祝寿,给他老人家带来快乐,也以此弥补自己无法给逝去爷爷祝寿的一个遗憾。这是一个来自孙女内心的真实心愿。“听话听声,锣鼓听音”,何爷爷这时确实挡不住不停涌来的真情实感,终于被于思禾的真诚所打动,手慢慢地伸向大门,轻轻拉开门闩,但忽然听到她说了句“我陪您田里种首乌”,这似乎又出人意料地触动了何爷爷的敏感神经,他脸色陡变,又重重地拴上门,直接说出:“姑娘,你的好意心领了,乡野老头,收受不起,你回去吧!”第六个层次,于思禾实在无奈,只有打开蛋糕,放在门边,插上花形蜡烛,然后转身离开;这时何爷爷终于打开了一直紧闭的门,轻轻地捧起蛋糕,顿时泪水盈眶,感受到了一份久违的浓浓亲情。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戏剧是时代的综合而简练的历史记录者。”这段戏确实非常出彩,一门之隔,一老一小,一内一外,一推一挡,字字句句,婉婉转转,声情并茂,流光溢彩,通过小细节彰显大情怀,通过小空间凸显大魅力。一是注重冷热碰撞。通过老书记的介绍,我们已经得知何爷爷是个怪脾气,与村里人很少啰唆,这是性子冷;于思禾提着勇气、扛着真诚、握住信心,是带着温暖来的,这是情感热。冷热相遇,必有风雨,或暴风骤雨,或微风细雨,冷中有热,热中会冷,让我们体会到了“理想很丰富,现实很骨感”。二是强化波澜跌宕。因为彼此的年龄、经历、心境不一样,双方对许多认知确实有所不同。没有阻力的情节,就不可能具有戏剧的张力,正是因为种种阻力的存在,这才孕育出如此的矛盾冲突。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说只有通过矛盾冲突的跌宕起伏才能收到引人入胜的审美效果。双方素昧平生,初次接触,沟通不畅,非常自然,不足为怪,这就是真实生活的呈现。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情感波动的美丽曲线,也能够比较正确地打准人物愈演愈烈的内心节奏。三是突出层次分明。从不认识到认识,从不认亲到认亲,从不认同到认同,层层推进,拾级而上,层层垫高,箭在弦上,控而不发,引人入胜;但又能循规蹈矩,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循环往复,让观众因此能够按图索骥,按迹循踪。
  应该说,这一段戏蓄势非常有力,也非常下功夫。“拉弓靠膀子,唱戏靠嗓子”,“演员不动心,观众不动情”,崇蓉和曹阳这两位演员对角色定位比较准确,唱做念打,既打外也打内,面对波涛汹涌的内心,他们乘风破浪,努力调动自己的情感,从灵魂深处唤起角色的自我感觉,互相刺激,互相飙戏,眼是魂之窗,身是魄之镜,惟妙惟肖,配合默契,细致入微,丝丝入扣,让我们不得不为这段精彩纷呈的细腻表达而叫好点赞。
  同样在于思禾和母亲这组人物关系中,该剧在情感的把握上也显得游刃有余。应该说,于思禾在来到了大淤村之前之后,都得益于母亲的谆谆教诲和及时指点,母亲成了她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通过女儿问候的方式,我们也知道了母亲身体不好,这也预先作了铺垫。所以突然有人来告诉她,母亲住进重症监护室,命悬一线,她立刻不顾一切地开车往回狂奔,但在路上看到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她深感村里何首乌可能会受到威胁,只得“暂将那忧母思母想母念母,万般牵挂压心窝”,立马调转车头折回村里组织抢险。等到雨过天晴,水排了,缺口堵上了,何首乌也安然无恙了,她也因此错过了与母亲相见最后一面的机会。
  海堤下,一弯新月隐现于碧空中,海风轻轻地吹拂大地,于思禾精疲力竭,双泪涌流,五内俱伤,悲恸欲绝:“噩耗传来惊雷震——”,她踉踉跄跄,走在大堤上,“脚飘飘身沉沉,神恍恍意冷冷”,又悲又恸,悔恨交加,一边是母亲的危在旦夕,一边是何首乌的危在旦夕,她深知使命如山,必须选择后者,相信这样的选择,母亲的在天之灵,也不会怪罪于她,但她也深知自己是个不称职的女儿,“心歉疚妈妈多病我难照顾”,因此也无法原谅自己的不孝,母亲对自己舔犊情深,无微不至,自己却疏于照顾,不能报答于万一。“子欲养而亲不待”,往事不堪回首,千头万绪一起涌上心头,终于忍不住地喊出了“妈妈,对不起,我对不起你”,这声呼喊发自肺腑,撕心裂肺,就像山石崩裂,好似惊雷掠空,滚滚而来,一泻而下,直接撞开了我们的心扉,立刻打开了我们的泪腺。母亲时时刻刻都在关心女儿,女儿却在母亲的最后一刻也不能看上一眼,在这种极大反差中透露出来的是母女情深,也映现出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高贵灵魂。这不仅让观众情难自已,也赢得了乡亲们的由衷敬佩,大家纷纷前来关心:“于书记,你要节哀。”这时春苗喊了声思禾姐,抱住于思禾哭泣不止。吴望有主动安排车子准备把于书记送回省城。
  但于思禾没有走,还是留下了,只是在堤上独自垂泪,不断呼唤着“妈妈……妈妈……”,这时上来的却是何爷爷。他的出现主要是补叙之所以不敢种何首乌的缘由,我们知道他的父母曾被当作资本主义的尾巴,因此他们家自留地上的何首乌全部被毁,他们还被当着反面典型揪到台上批斗,最后他们不忍其辱,双双喝农药而死。他从此也就患上何首乌“恐惧症”。事实上在讲这个前因的时候,我们还沉浸在于思禾的情绪世界里,忽然让何爷爷插上这么一笔,开始觉得好像有点不太搭调,甚至有点不伦不类,莫名其妙,但随着接下来的情节发展中,我们逐渐发现,南辕北辙有时反而能够相得益彰。不论是何爷爷从过去阴影中挣脱出来,还是于思禾无暇顾及病重的母亲,这两者都是因亲情引发的种植何首乌的感人故事,亲情的抒发是这场戏的灵魂,也是他们之间的无缝焊接点,更重要的是,这种亲情所呈现出来的本质内涵,原来都殊途同归地定格在“舍小家为大家”的博大情怀和宽广格局上,这恰恰又为实现脱贫致富的人间大爱做出了水到渠成的情感铺垫。
  “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极致旋律”,通过两年的时间,大淤村终于脱贫了,从不解到曲解到辩解到了解,从劝解到缓解到化解到理解,最后千辛万苦种出来的何首乌,终于绽放出笑容满面的幸福花。“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时于思禾大步流星来到台上,豪情满怀地唱起了《盼望家乡都进幸福门》,荡气回肠,激动人心,这不仅是这场戏的神来之笔,也是整出戏的点睛之笔,我数了一下,唱词里足足用了31个“门”字,门门都是有看头,门门都有盼头,门门都有干头,一扇扇家门次第打开,一扇扇心门豁然开朗,“千户万户曈曈日”“万紫千红总是春”,整个唱段催人奋进,感人至深,有感情,有深情,有激情,“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前戏”,无论是在逻辑上的呼应、还是在戏剧上的张力、或是在情感上的爆发,这里都是顶峰上的戏,风光无限,一览无余,这也是到达了戏的顶峰,掀起了不可逾越的最高潮,如浪滔天,如涛拍岸,掷地有声,曲尽纤毫,有情有义,有声有色,随着唱腔的越来越快,掌声也越来越响,大家不约而同,异口同声,满堂喝彩:
  一声谢,喊开我五味闸门,
  一个躬,鞠得我愧冲脑门。
  一番话,打开我思绪之门,
  一群人,走进了我情感的心门。
  曾记得,当初整装离家门,
  扶贫走进大淤门。
  曾记得,当年慈母送出门,
  殷殷远嘱倚在门。
  曾记得,乡亲们村口迎进门,
  寄望我助力他们破穷门。
  谁知道一提首乌关了门,
  于思禾只得逐户去敲门。
  多少次独自流泪锁房门,
  多少次心灰意冷独对门。
  多少次想离村中陌生门,
  多少次想回家中熟悉门。
  多少次擦干眼泪走出门,
  用耐心遍遍去叩乡亲门。
  多少次强颜欢笑去登门,
  用真诚走进乡亲的心门。
  现如今即将走出贫困门,
  终将迈进幸福
  终于苦涩要离门,
  终于希望来敲门。
  听到了多少歌声飘出门,
  多少欢笑传出门。
  多少生机盈满门,
  多少喜气溢出门。
  盼只盼大淤村——
  家家都是甜蜜门,
  户户都是发达门。
  道道都是兴旺门,
  扇扇都是逐梦门。
  这时,于思禾缓缓再登高台,只见万家灯火一片辉煌,首乌康养基地喜气洋洋。“高高的枝头喜鹊叫,富饶的村庄歌声飘”,到处都是红红火火,到处都是生机勃勃。她心花怒放,感慨万千,充满感情地朝着村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丰硕成果来自于齐心协力,眺望未来还需锲而不舍,在小康路上携手共进,明天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全戏到此戛然而止,但我们好像意犹未尽,还感余味无穷,仍然沉浸在《首乌花开》的艺术氛围中……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新闻宣传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1106084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