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小少年
|
作者:张永祎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6357 发布时间:[2020-1-13] |
我7岁上一年级,在滨海县第一实验小学。记得校园有东西两个天井,中间是一条巷子隔开。东校园主要是低年级的,大概是一至三年级,上到四、五年级就要移到西校园。当时一个年级五个班,我是在2班,虽在2班但也不二。记得冬天教室里很冷,不像现在教室里有空调,冻手冻脚怎么写字呢?上课前,我们大家先跺脚,声震校园,把脚底板跺热了,然后上课,下课后我们办法就更多了,男同学是斗鸡踢毽子,女同学就是跳绳砸沙包。当年我是踢毽子高手,表现非常神勇,一口气能跳一百个大跳,绷子、剪子样样都会,还有综合项目,比如一锅底、二锅盖、三酒盅、四牙筷、五顶拳、六只手、七劈刀、八抓鸡、九仰脸、十大跳,就是像现在的儿歌一样,边跳边玩,边跳边唱,对此,我也常常鹤立鸡群。我们玩法大都分为两个组,彼此进行比赛,因我当年在同学中已小有名气,所以许多同学都愿跟我在一个队。因我穿的是那种宽大的靴子,接触面比较大,毽子好像永远对准靴子一样,一般跳不掉,非到精疲力尽,绝不落地,这样胜出的机会也就比较多,但也有发挥失常的时候,世上没有常胜将军,有时不该输的反而输掉了。 记得学校旁边就是公园,草木比校茂盛,当时里面有两个亭子,一个亭子旁边有一个小草园,中间有一个石柱,上面还有血迹,听老人介绍,那是英雄的鲜血,出于对英雄的尊重,我们一般不在这个亭子周边玩,害怕打扰他们;另一个亭上有石桌和石凳,特别是夏天,坐在里面四处透风,挺凉快的,四位同学坐在里面,正好一桌,打打“争上游”,何其美哉!当年为了挖防空洞,公园里还有四通八达的地道,每天放学后,我们都要在公园里,玩躲猫猫,东躲西藏,常常玩得满头大汗。公园的边上还有一个大操场,旁边有一个工厂叫“三毛场”,具体这个场是干什么的,我至今都不知道,但好像是跟动物的毛有关,也许是鸡毛、鸭毛和猪毛,味道实在不好闻,一阵风来一阵恶臭。那时刚学上骑自行车,瘾很大,也会经常到大操场上去练习,在那里面跌了几个跟头,车子也就学会了,很快就能上路了,而且后面 还可以带人。 学校旁边有一条河,河面并不大,严格意义上叫水塘,因为里面的水是不流通的,到了冬天就非常容易结冰,我们经常在上面滑冰,其实是蛮危险的,但那时候我们不知道害怕,而且互相斗气,一个比一个胆子大,逞能,直到听到咔嚓咔嚓的响声,这才吓得直跑,现在回想起来,还有点后怕。当年还真有人掉下去,幸亏抢救及时。那时也没有冰鞋,就是站在冰块上面,把冰块当作冰鞋在冰上面滑来滑去,其实这对平衡的要求挺高的,我们就是在这简陋的滑法中练就了一套基本功。我在溜旱冰时,虽然没有学过,但平衡把握得还不错,不像别人总是跌跤,我一个跤都没跌。 能够加入少先队是当年的梦想,老师说首先在思想上要加入,要主动按照少先队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以少先队员们为榜样,积极要求进步,多做好人好事。从那以后,我和几位同学一起经常去敬老院帮老人做事,还有经常到工地上去拾起砖头块,送给筑路工人打地基,有时还把自家厨房门前的地砖撬起来,送到学校供修道路用。当然也会有拾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这样的故事,歌里不是唱“我在马路边拾到一分钱,把它交给民警叔叔手里面”吗?这对我们教育很大,我们知道捡到东西要交给失主,找不到失主,就交给学校或派出所,所以当我戴上红领巾的那天,我好像突然明白了很多道理,自己也觉得长大了很多,一种光荣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但在学习这个问题上,我是存在着严重偏科的,总体来说语文比较好,政治、历史、地理等都比较强,但数学和其他一些科相对比较弱,我邻居的几个同学与我正好相反,所以每每考试结束后,我的家长就拿他们的强项跟我的弱项比,我经常恨得咬牙切齿,没想到他们也常常恨我一个大洞,因为他们的家长也拿他们的弱项跟我的强项比,那些年,我们几乎就是在这种互相碾压中成长的。后来我们逐渐把互相埋怨转化为互相帮助,大家都认为把学习搞好是第一位的任务,他们用他们的强项来帮助我的弱项,我也用自己强项帮助他们的弱项,开展了“一帮一,一对红”的互帮互助活动,应该说,这样的效果真的不错,互相都有提高。他们提高得要快点,我稍慢点,究其原因,我发现,凡是考试的时候,他们的家长都给孩子买了一根油条两个烧饼,当时还有点不理解,后来才知道,是希望考一百分,就像现在高考许多母亲穿着旗袍,就是希望孩子能够“旗开得胜”一样,都是代表一种美好的祝愿,但我的家长只给了我五分钱,二分钱买根油条,三分钱买个烧饼,按照这样的逻辑,也就只能考十分,但我却常常考九十几分,后来我终于想通了,原来他们用的是加法,对我用的是减法! 我们班的同学都喜欢打乒乓球,其他班的也有很多,当时学校只有一张台子,也没有网子,我们就土法上马,用几块砖头拦在中间,权当是球网,但因为人太多,总是分配不过来。当时我们想的办法是:赢家守台,输家轮换,后继者上来先打一个球,如果赢了这个球,可以继续打满一局,如果没赢,就直接下来,这叫考试不过关,没有资格打满全局。通过这样的方法,大家都围着陀螺转,每个人都有机会打球,而且非常公平,也非常有竞争性,效率也明显提高。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班的几个同学渐渐赢得了上风,并常常霸台,有三位甚至堂而皇之地自封为庄则栋、李富荣和梁戈亮。这时我们已经不满足学校的水泥球台了,我们希望能够到正规的球台上一显身手,所以每次放学就到处找地方打球,县政府、粮食局、车站等等,凡是有球台的地方,我们都去过。有时人家让打,有时人家不让打。但我们这时已属于走火入魔的那种,以致为了打乒乓球,甚至学会了逃学,每天上学时就背上书包,但出了门就把书包藏在衣服里面,打球的时候,人家都以为我们学校放假,到放学的时候,再把书包背到外面回家,神不知鬼不觉。但毕竟纸包不住火,时间一长就露馅了,老师进行家访终于揭开了真相,我们这帮同学都免不了遭受一顿“小棍汤”。 当我们改邪归正了以后,其中一位同学要转学了,因为他父母要调到新疆去工作。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在遇到这种情况之后,我们知道什么叫离愁的滋味了。一直朝夕相处的同学一旦离开,还真的难舍难分。自古多情伤离别,我们小小的年纪,也能体会到这种感情。尽管这位同学离开以后,杳无音讯,再没有和我们联系,但我清楚地记得这个同学的名字叫宁勤,而且这件事已经过去几十年了,至今依然在我心中,一直都没有离开过。 当年家长也希望我能够学一件乐器,现在看来是非常有远见的,当时他们请了宣传队的一位老师教我,其实他忙着演出,根本没时间,也没心思教我,我只是跟他们跑了几个场子,打打下手,混点夜饭吃吃而已,好像什么收获都没有,基本什么都没学到,要说老师教了我什么,他倒是教会了几句模拟人语,比如人家问你今天吃的是什么,我能用手在弦上滑一下“鱼”,再问还有什么,我再用手指弹一下,“肉”字就出来了,基本就么点“辉煌”成果,其他一切归零。 我们那个年代对歌曲《小小少年》非常熟悉,几乎属于一代人的集体回忆。当年非常流行,它是德国影片《英俊少年》中的一首著名插曲,每每唱起“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眼望四周阳光照。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但愿永远这样好.....”我们对曾经少年的回忆就像云海翻腾一样汹涌而来,以致今天,不管到什么年龄,我们都十分怀念少年时代的那种无忧无虑和其乐陶陶!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