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滨海港镇头庄村:红色党报诞生地
 
作者:李雨朦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6337 发布时间:[2019-11-27]
  “从大众中来,到大众中去”,是《盐阜大众报》一贯坚持的办报方针。11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滨海港镇头庄村村头、由当年中共盐阜地委创办的《盐阜大众报》创刊旧址。
  1943年2月,日伪军对盐阜区进行残酷的大扫荡,为避敌锋芒,盐阜区党政机关分散到农村及沿海地区开展敌后抗日斗争。为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罪恶行径,宣传盐阜儿女抗击外侮的英勇事迹,中共盐阜地委宣传部写报告给地委,提出办一张大众化报纸,对盐阜区发行。这个报告很快得到地委批准,1943年4月25日,在阜东县(今滨海县)苇荡乡施头庄(今滨海港镇头庄村)一施姓农民家中,创办中共盐阜地委机关报《盐阜大众报》。王阑西兼任社长,赵平生任主编。当时,地委要求报纸做到:一半字一半画,每版在千字上下;每期生字不准超过600个;句子要短,一句顶多20字,每篇稿子不超过500字;写白话,不登文言。创刊初期为8开4版,突出时事消息,宣传人民战争思想,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报道惩奸反霸和大生产运动中的典型事迹。1945年10月,报社迁至淮安。1947年春,因国民党军队进攻苏北一度停刊,同年12月7日复刊。该报从创刊到迁走,在我县共计两年6个月的时间,时间虽短,但发挥了重要的宣传鼓舞作用。
  来到抗日烽火中诞生的《盐阜大众报》创刊旧址前,历史上的泥墙草屋早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一旁堆放着的一些年久的石头。“这是当年老建筑保留下来的仅存物件。”头庄村的老人苏正国说,报社当时用的房子都是用泥土和草混在一起建成的,为了让房子更牢固,这些石头是专门从海里捞上来,作为房子地基用的。”苏正国老人指着一处房屋向记者介绍,《盐阜大众报》的办公地点就是在现在这个地方,当时是4个小草屋,都用来放置办报所用的机器和工具,报社的工作人员也是在这些小草屋里完成他们的工作任务。此时,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一群热血青年,怀着神圣的信仰,在破旧的草房里奋斗不息的身影。
  “报社的发展也倾注了村民们的心血。”苏正国老人激动地说,“为了保护《盐阜大众报》的安全,当地老百姓经常和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村里有一个叫施锦良的村民,当年才十几岁,在海边放羊时被日本人抓走,要他带路去头庄村。施锦良在带路时故意走弯路,下河试探河水深浅时蹲下身子,造成河道很深的感觉,逼着日本人绕道,给报社人员的成功转移赢得了时间。村民不仅在战火硝烟中保卫报社和人员的安全,还帮助报社修建房屋,有的人还直接参与了创刊后的事务,操作报社的平板印刷机,将一期期报纸用马驮人扛的方法送出小村庄。”
  “《盐阜大众报》社旧址是先辈留下的宝贵红色印记。它记录了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教育价值。”县委党史办负责人如是说。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新闻宣传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1106084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