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帮扶实事一串串 ———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推进帮扶工作纪实
|
作者:胡亚萍 吕盐滨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7136 发布时间:[2019-10-29] |
制订帮扶计划,打造扶贫开发品牌,推进帮扶项目……2018年4月,新一届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进驻我县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在强化支部建设、产业扶贫和提供就业等方面迎难而上,取得实在的帮扶成效。 截至目前,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实施的双港村200亩白首乌和200亩瓜蒌种植、陈涛镇1000亩红薯种植等6个到村产业项目已建成达效,已投入资金214.6万元实施13项民生项目,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与此同时,帮扶工作队结合当地实际,成立县扶贫消费协会负责品牌商标注册申报,组建县众襄诚农产品有限公司运营区域公共品牌,负责全县品牌农产品体系和输出渠道建设;国网江苏电力苏宁易购滨海扶贫共建店正式开业,线上线下经营销售滨海品牌农产品,有力促进了农户增收。 “入驻以来,我们把做好贫困村党组织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第一要务。”县委副书记、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队长李建方如是说。 滨海港经济区双港村是省定经济薄弱村,2018年,孙俊作为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队员来到这里驻村,第一次召开支部大会,他一眼看去,都是60多岁“中老年”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协调县委组织部及滨海港经济区对双港村的“两委”进行调整,使村干部的平均年龄由60岁降至43岁。 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从强化支部建设入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4个挂钩帮扶村支部阵地建设,加强硬件改造、配齐办公设施,改善服务条件、提升服务功能,更好发挥村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积极开展“党建促扶贫”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帮扶村党员干部50人次到华西干部学院开展学习培训,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主体意识、强化政治责任担当。 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按照“项目可持续、收益能稳定、资产可确权、群众有带动”原则,突出产业帮扶。通过到村产业项目、集体增收项目、“企业+农户”项目的实施,带动更多的农户致富。工作队积极探索光伏扶贫新路子,在光伏发电补贴政策取消的新形势下,多方调研,利用国网捐赠的1200万元安装光伏发电设备,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模式,用光伏发电电量抵扣企业的峰平时段电量,产生的电费收益分成部分进行再分配。目前,注册成立了县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该项目,已完成8个村的配股使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全部实现超20万元。实施“企业+农户”项目,打造了百亩蔬果示范园,在生产的同时培训当地种植能手,帮助本地种植大户提高产量和质量。在今年5月,百亩示范基地成为了我县首批接轨上海蔬菜外延基地,拓展订单农业;还与省高校后勤协会建立协作机制,开展经济薄弱地区农产品直供直销机关、学校模式,进一步扩大了农产品销路。 就业是民生之本。为了充实贫困户的钱袋子,工作队探索出了开设扶贫“村头车间”吸纳就业、建设产业基地带动就业、实施人才培养拓展就业3条路径。工作队开展居家式就业“扶贫车间”合作模式,通过签订服装代加工业务,扩大设施农业岗位需求,带动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以就业促增收。在基地化产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帮扶工作队优先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固定岗位,带动劳动就业近900人,人均每年增收2000-8000元。工作队还与县委组织部联合举办农村产业技能培训班,为学员提供技术指导、启动资金(贷款)、产品开发和品牌打造、销售4方面支持,激励人才回村发展产业,以点带面形成辐射,带动贫困户脱贫。 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还实施“星火成长”工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扶贫项目。以我县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200名农村困境儿童为重点研究对象,深入挖掘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背后的形成原因,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制订契合我县农村贫困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实施方案,并在此项目基础上持续推动我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健康关爱服务体系和社会支持网络。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