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文化人聚民心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之文化篇
|
作者:侍甜田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5878 发布时间:[2019-10-9] |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县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文化建设工作的部署要求,大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开展文化预约惠民服务工程,有序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持续发展,文化建设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断迈出新步伐。 加大投入—— 文化阵地日益完善 近日,记者走进八巨镇前案村党群服务中心,图书阅览室里座无虚席,党的方针政策、医疗保健、种地养殖等方面书籍摆满书架,村民们一边看书、一边认真地做笔记,这里成了群众闲暇之余“充电加油”的好去处……“平时我喜欢来这里看书,能找到各种我想看的书籍、报刊。”村民朱大爷告诉记者。 近年来,我县投入8.7亿元,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在县城,县文化艺术中心、县图书馆(档案馆)新馆、县博物馆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在镇(区、街道)村(社区),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年度目标任务绩效考核和“两重一实”项目考核,并实行以奖代补,不断提升镇村文化设施服务效能,累计建成11个镇(区、街道)综合文化站、296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达标全覆盖。县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推进有力,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2500平方米以上。 惠民乐民—— 文化预约影响广泛 “记得以前看戏都得自己花钱请上门,现在政府出钱,在我们家门口免费唱戏,我们想看什么戏自己还可点单,演出节目也丰富多彩,既有二胡演奏,又有淮剧、小品,对演出不满意还可以写留言、提意见。这真是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啊,我们打心眼里欢喜!”在东坎街道新安村文化广场,夜晚散步的群众聚集在一起纷纷点赞。 我县创新性开展“文化预约”惠民服务,按照群众“点单”、政府“配餐”方式,提供惠民演出、艺术辅导、系列讲座、公益展览等八大类项目,让不同群众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活动,全县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截至目前,已接受城乡居民“文化预约”10万多人次,组织文化惠民活动1万多场次,直接受益群众达90多万人。中央电视台、《新华日报》等媒体纷纷予以报道。文化预约惠民服务升级工程2016年12月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2017年12月被省文化厅评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示范项目(苏北县级唯一入选项目)。 匠心打造 —— 艺术创作成果丰硕 2017年,我县出台《“政府文艺奖”评选办法(试行)》,全县艺术创作激情高涨,成果日益增多。“该办法的出台激励了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文艺创作,对于创作优秀文艺作品,培养优秀文艺人才,推动全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近年来,淮剧大戏《危情七天》获得江苏省第七届淮剧艺术展演月二等奖,入选2018年全省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小淮戏《特殊任务》获得江苏省“五星工程奖”。淮剧大戏《娘愿》2017年以来在全县城乡巡演150多场,2017年获得盐城市新剧目调演文华优秀剧目奖,2018年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优秀文艺成果奖。反映移风易俗的原创淮剧大戏《婚约》,2018年3月以来在全县城乡演出逾100场,倍受群众欢迎。扶贫大戏《第一书记》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剧目已与观众见面。 融合发展 —— 文旅产业风生水起 引进总投资2000余万元、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的德泰书画院,升级西楚唐韵·江东美术馆为文创产业园;编制滨海旅游袖珍手册,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5·19中国旅游日”广场宣传活动,组织非遗首乌产品和2019中国盐城丹顶鹤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节文化旅游专场推介会…… 我县着力构建特色文化产业格局、培育新兴文化产业业态、壮大文化市场主体,以重点项目为支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制定出台中长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编制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规划,重点打造以欧堡利亚万达影城、西楚唐韵文创产业园等“现代时尚”的南湖文化产业集聚区,规划布局以文化艺术中心、古玩交易中心等“古典婉约”的清水湖文化产业集聚区。常态化开展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文化骨干企业。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整合优化全县资源优势,加快构建形成“223”大旅游发展格局,大套生态旅游度假区、正红篆河水乡小镇等景区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南湖文化主题公园创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通榆河水利风景名胜区创成国家AA级景区,拥有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随耕生态园。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