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老西街的夏日记忆
 
作者:县委党史办原副主任 史书联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5871 发布时间:[2019-9-6]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滨海,即使在县城东坎镇也没有人家拥有空调,就连电风扇也是经济条件好的人家才拥有的奢侈品。在响坎河边玩水摸鱼,抱着粗碗吃饭喝茶,顶着毛巾出门,吃五分钱一根的绿豆棒冰,晚上睡竹床,这是老西街人的度夏方式。
  东坎老西街的夏天特别热,到了晚上屋里就像个蒸笼。这时,老老少少在屋里呆不住,家家户户都搬出木板、长条凳、老西街竹匠做的竹床搭成床,于是在天井里、老街屋檐下,形成了老西街特有的夏日乘凉风景。俗话说“暑天无君子”。大家在木板、竹床上睡觉纳凉,男人打着赤膊,女人上穿一件汗衫或背心、下穿一条短裤,小男孩光着屁股,看上去虽不算雅观却好在凉快。
  我家住在老西街银行巷,这条巷子从南到北串着七八个天井。那时,每到下午五六点钟,天井里陈、王、庄、史、韩几家老小便把木板和竹床搬出来,在自家门口找个通风透气的地方搭起床来,有时还在床上撑起蚊帐。我家有两个竹床,搬出竹床后,再到前河打来水,洒在竹床附近的地面上,让白日的暑气蒸发掉。有时还索性往竹床上泼水,干了后睡上去特别舒服。那时臭虫特别多,晴日中午,家里人要将竹床扛到烈日下暴晒,过一阵子将竹床翻过来敲打一番,或者用沸水浇灌。经过这样处理后,地面上往往就变成一片红色,那都是臭虫密密麻麻的尸体,挺吓人的。
  睡在院子里竹床上,仰着身体,全身叉成“大字形”,望着夜空闪烁的星星,或者听半导体收音机播放样板戏,那还是很惬意的。夜深了,我躺在床上休息时,奶奶有时就坐在我身旁,一边轻声慢语地给我讲老西街的陈年往事,一边摇着蒲扇为我驱赶暑热和蚊子。
  日子如流水般地淌过,我渐渐长大工作并成家了。到了上世纪80年代,我家搬到滨中家属区居住。那时,有的家庭有了电视机。我们那一排人家是上海人陈文英老师家最先买了黑白电视机,每天晚上陈老师都会热情接待大家。后来,我也买了电视机,一台18吋东芝彩电。夏天,在一排排红房瓦舍的门前,我们在傍晚时分仍然将竹床搬出来搭成床,坐在竹床上看电视,就成了邻居老师家孩子们最热闹的事。印象最深的是1985年夏天,电视台陆续播放《射雕英雄传》,形成轰动效应。孩子们围坐在露天的竹床或木板床上,吃着西瓜、喝着冷饮,欣赏着这部荡气回肠的电视剧。冰雪聪明的黄蓉那一颦一笑都会在孩子们的心中激起阵阵波澜,几个孩子在竹床上情不自禁学着黄蓉和郭靖的动作打闹……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条件更好了。老西街早已经拆迁,拆迁户们也纷纷搬上楼房;滨中的老师们也早已搬出校园,住进了小区的宿舍楼,他们从此都不用在天井里和门前摆竹床对抗暑热了。2000年,我家乔迁新居,家里条件好了,旧竹床送给别人没人要,放在房间里又占地方,我们只好将它丢弃。我知道,伴随我多年的老竹床,它的每根竹条、竹檩和每颗竹钉都将随着时光的流淌而消失,但它却带不走我们当年在老西街的青葱岁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新闻宣传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1106084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