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无巧不成“日”
|
作者:张永祎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5864 发布时间:[2019-8-16] |
当年县委党校招了两届干部中专班,我有幸成为第一任语文教员。那时我年龄比较轻,刚走出大学校门,毛头小伙子,愣头青,许多学员年龄都比我大,他们都是科委办局和乡里的领导干部,看到一个小老师在课堂上指点江山,他们没有反感,反而非常尊重,上课的时候聚精会神,毕恭毕敬,都在认真做着笔记。对此,我也从不懈怠,每次上课前都精心准备,对教案反复修改,包括一些互动环节,也都进行了系统化的设计,力求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多少年后,他们班级举行毕业纪念活动,还提到当年班上某年长的学员背诵《荷塘月色》的事情,我清楚地记得,这位学员站起来,沉着冷静,朗朗上口,声若洪钟,只是乡音浓重,但也别有风味,没想到这次在同学们的鼓动下,他还能够头头是道,口若悬河,真是让人钦佩,也说明当年的功底非常扎实。现在想起来,对于成人教育也要尊重规律,应该多发挥他们的理解力,而不是过多地强调记忆力,但至少可以看出,他们对教员布置的任务还是高度重视的,认真完成的,对知识的渴望也是非常迫切的。课上我是教员,课下他们是老大哥老大姐。他们经验丰富,世事洞明,对许多问题的看法也比较成熟,面对棘手的问题也会有正确而妥善的处理方式,对我来说,这些皆如醍醐灌顶,潜移默化虽视而不见,却潜滋暗长。大家相处融洽,在教学相长方面配合默契、相得益彰,自己在各方面成长进步也比较快,更加上组织的积极培养和许多老师关心帮助,不久就被发展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面对党旗庄严宣誓,那一刻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那一天也是自己最值得纪念的一天,我永远地记住了,这是4月8日!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到了适婚的年龄,家里也在张罗着诸如此类的事情,记得那个时候男女对象,就是非常熟悉的,也要通过媒人介绍,我们也是走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老路,所不同的是在征得我们自己同意后,才去履行“中国式相亲”这种套路的。也就是说恋爱是自主的,方式却是老套的。曾有朋友托我给其女儿找对象,我将自己熟悉的一个小伙子给他们介绍了。双方看了照片没有意见,我就非常热心地给他们牵线搭桥,先将他们共同约到茶馆里,分别给他们做了介绍,然后又给他们泡了壶茶,点了几个水果和瓜子,一切安排就绪,这才走之大吉。回到家后,挺沾沾自喜的,没想到女儿说我老土,说现在都是给彼此加个微信自己谈,不需要你在其中多此一举。不了解这个时代就等于落后了这个时代。但我们那个年代还是习惯于有中介这个环节,因为万一看不上眼,通过媒人传递消息,彼此也免得尴尬,所以许多时候以这种方式进入恋爱程序,还是当时男女双方乐见其成的。我们结婚的时候,倒没有那么复杂,就是请亲戚朋友简单地吃了饭,这等于向大家做个宣布,只是这个日子的选定,好像很费踌躇,主要由双方家长做主,我们只是惟命是从而已。记得那天也是在4月8日,家长们解释这是双月的双日子,有好事成双、双喜临门等等美好的寓意。 后来因为工作需要,我被调到南京工作。记得那天来宁的时候,是爱人送我来的。那是下午四点多钟,我俩抬着个大箱子,走在北京西路上,一阵春风吹来,路边那郁郁葱葱树木簌簌作响,引得我心中涌起一阵激动:对这个地方我并不陌生,曾经在这里上过学,过去的回忆历历在目,今天的景象却耳目一新,一切都好像特别新鲜,也许这次毕竟是来工作的,所有感觉也有点不太一样,“常住沙家浜”,也意味着我的人生有了新起点。当时对这个时间点肯定是清晰的,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在记忆的屏幕上逐渐变得漫漶不清了,只能记得大概的时段,对具体是哪天已是无法确定。一次家庭聚会上,我们又谈到这件事情,有位亲戚十分肯定地说,就是4月8日。这个我记得非常清楚,你们是4月7日到南京的,第二天正好是我儿子的生日,本来是想请你们来吃饭的,但你说要到单位报到。其实这个日子自己在记忆中若干次地反复寻找过,只是多少年来一直都没有下落,亏得他的神记忆,“忽如一夜春风来”,也成全了这一失而复得的日子。 最近因为妻子和几位同事要一起出国旅游,需要房产证等证件,在办房产证时,我们也没有注意,待这次把房产证拿出来一看,无意看到核发时间也是4月8日,当时我们都惊呆了,竟然有这么巧的事!这几个重要的事情,怎么就会居然在一个日子上连成了一条线了呢?关键这并不是事先的刻意,而是事后的发现,才会有一种出人意外的惊喜,这就好像是专门为我而来的。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几个特别重要的日子,这并不奇怪,问题是这几个日子集中在一个日子里事情并不是很多,但4月8日,对我来说,也许就是其中之一!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