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正红:发展柳编产业助力精准脱贫
|
作者:梁建山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5756 发布时间:[2019-8-5] |
正红镇陈圩村第一批脱贫户刘必峻,一得空闲就会到镇里扶贫车间打工。“这是用柳条编的筐篮、餐盒、宠物窝、收纳箱、成套桌椅等,每一样都精美实用。我上年纪了,家里还有老人要照顾,不能外出打工,好在有空就能到这儿来打工,每个月能挣到2000多块。多亏政府为我们开辟了致富渠道,使我家脱了贫。”刘必峻高兴地说。 近年来,正红镇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将柳编这一传统特色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产业、脱贫攻坚的新项目、农村产业兴旺的新名片。重新发掘当地的民间文化和手工艺,通过创新工艺、开发新品、延长产业链、做强电商等举措,着力推动其做大做强。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地为贫困户出政策、建平台、送技术、建车间等措施,放大了柳编产业的脱贫带动效应。正红柳编已从原本单纯的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发展成为了集种植、加工、出口为一体,具有原料指向型、工艺创造型、手艺引领型、市场创新型、需求导向型、出口外贸型等特点的产业体系。 “在已有的500亩基地基础上,今年我们通过贫困户合股方式又流转了300亩地栽培杞柳。”滨海柳之源电子商务公司负责人刘安成告诉笔者,杞柳一年收割两季,平均年产量2000公斤,“去年每公斤能卖到2.4元,今年市场行情下跌,但没关系,我们的杞柳可以留着让贫困户自己加工柳编制品用。” 刘安成从小受家人邻居柳编技术的耳濡目染,长大后成了柳编技艺和产业的铁杆粉丝。现在他在正红镇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公司,聘请了柳编老师傅,将那些热心柳编的农户特别是低收入农户集中起来进行培训。学员在这里不但不用交学费,还可以拿到70块钱一天的工钱。 据了解,正红镇现有柳编企业六家。这些企业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致力于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镇里成立编织协会,以协会带动村组农户一起搞编织,形成了“草柳基地+编织户+龙头企业+国内外用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我们种植和收购柳条,利用扶贫资金建设扶贫车间和电商平台,成立合作社开发柳编工艺,组织柳制品加工和销售,不仅让村民足不出村挣工资、合作社延伸产业链条增值收益,而且让村集体增收,贫困户得分红,全村贫困户全都脱了贫。”陈圩村党总支书记刘必信特别感谢柳编产业为村民致富注入的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正红镇借力互联网,积极扶持贫困户大力发展杞柳栽植、加工,公司生产的柳帘、柳筐、柳篱笆等手工艺品远销欧美、中东以及日韩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推动柳编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正红镇多举措促进脱贫攻坚工作。帮建扶贫车间,引导贫困户参与柳编加工,实现就业扶贫。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加杞柳种植、编织技能、电商营销等培训,确保他们一技在手实现脱贫不返贫。对符合政策的柳编企业,每帮助1名贫困户脱贫,金融机构协调给予不高于1万元的贴息或无息贷款。鼓励贫困村村集体领办股份合作社,利用各类扶贫产业项目和村内闲置资源,通过产业发展为贫困村(户)带来股份分红收入。 “我们对草柳编等传统产业进行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形成了品种不断改良,产品线下加工、线上销售的链条效应。”正红镇党委书记陈浩海表示,下一步将以两家龙头电商企业牵头,启用6000平方米电商服务中心,做大做强草柳编产业,打造电商产业镇,创成草柳工艺小镇。计划通过培养农村电子商务创业人员500人、培训电子商务应用技术人才500人、培育编织能手500人、带动就业5000人、拓植杞柳5000亩、实现农村电子商务每年销售额增加5000万元的“65工程”,致力创建草柳藤编等农特产品网商销售品牌,基本形成应用广泛、保障健全、配套完整、产业相对集聚的农村电子商务格局。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