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难忘在嵊泗的军旅岁月
 
作者:崇英俊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6883 发布时间:[2019-7-29]
  记得1977年1月2日清晨,寒风嗖嗖,天空还不时飘着雪花,我们乘坐的“工农兵”19号客轮经过长达16个小时的江海颠簸,终于靠上了青砂码头。我们198名滨海籍热血青年,就此在嵊泗列岛安了家。
  嵊泗,这座壮美的山海之城,将成我的第二故乡。对她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水一沙,我都怀有无形爱恋和孜孜探求之情。对照立下的报国之志,我发誓不论面临多少艰难困苦,也不管成功与否,我都要在这里大干一场!
  在地处基湖四队境内的二营新兵连,我同华东各地聚来的战友们一道,冒严寒,顶风雪,不怕苦,不怕累,在30多天的集训中,不仅出色地完成了队列等常规训练任务,取得了优异成绩,还在指导员周敬荣的带领下,由我与汪亚伟、胡余杰牵头,组织连里有写作、演唱等方面特长和爱好的新战友编排了小越剧、小淮剧、锡剧、 快板、诗朗诵等10多个文娱节目,并隆重推出了一场新兵连结业文艺晚会,不仅活跃了气氛,丰富了大家的精神生活,而且让新兵战友的心迅速融入了军营这个大家庭,融进了要生活和战斗的嵊泗岛。因这段时间的良好表现,我在被分配到守备五连3个多月后,又被连里选拔到东部12团边家岙轮训队进行了为期半年的骨干培训。按照惯例,这意味着我已被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与我报名参军的目标不谋而合。为抓住机遇,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在半年的骨干班训练当中,我每天起早贪黑,不怕吃苦,背教案、练动作、强技能,最后结业时,除投弹良好外,其他步兵科均获得优秀,还考取了重机枪“特等射手”。
  1978年初,我顺利当上了五班副班长。我从小学直到高中毕业连续当了11年班长,自然积累了一定的“从政”经验,虽说“班副班副,生产内务”,但为了搞好全班工作,我除出色完成本职工作外,还经常主动协助班长朱关新带领全班认真开展军事训练、营建施工、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等工作,为老班长出谋分忧。这一年,对我的人生可谓是“经历最多,成长最快,收获最丰”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我们五连主要负责全守备区的营建施工任务,我原本应该好好大干一番,但由于我在文艺、文学和新闻方面的爱好,先后有4次离开连队,外出参加培训、创作和帮助地方排戏。3月中旬,营部领导委派我同4连战士胡余杰一道去菜园镇文化站帮他们排一出反映渔业生产的小越剧,以参加嵊泗县“五一”节群众文艺汇演,并明确小胡负责拉胡琴,由我担任导演。为不负众望,我首先熟悉了一番剧本,然后同文化站站长老方一道针对从基湖、高场湾两村挑选上来的几位男女演员确定了剧中具体角色分工,没两天就进入了排练环节。经过认真打磨,反复修改,这出小越剧如期参加县里汇演,并荣获非常难得的“表演奖”。在40余天的节目排练与交流中,我通过用普通话提台词,听演员们如何演唱和道白,逐步听懂了舟山话的基本发音,并学会了许多介于上海、宁波话之间的嵊泗方言。记得在后来的采访或与当地群众交流时,我大多采用嵊泗土语同他们交流问答,让同去的滨海兵惊愕和羡慕。
  汇演结束回到连队不久,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来嵊泗守备区部队深入生活暨慰问演出,我又被营里抽去参加20天的文艺骨干培训班,每天专门学习拉琴和教唱歌。因为我不识简谱,对器乐演奏又没啥灵感,结果只是多学了几首当时很流行的歌子,当然也学到了唱歌、拉歌的一些方法。7月下旬,我有幸又被守备区政治部选送至普陀山参加舟嵊要塞区举办的长达40多天的文艺创作学习班。对此我虽然缺乏基础,但我有语文基础,学习态度非常认真,又有王处长、廖老师的“紧逼硬磨”的指教,经过半月之久反复地“排生活、讲故事、忆过去”,我终于写出了一篇围绕海岛军民关系的短篇小说初稿。初稿拿出之后,经指导老师初审,我又进行了再改、再磨,再调整、再充实,近一个月时间里,稿件历经6次大小修改,一篇长近1万字的短篇小说——《柳兴和小阿贝》终于脱稿。稿件发出9个月,被当时全浙江省唯一的文学期刊《东海文艺》1979年第六期用6个页码的篇幅(包括插图)发表,后被南京军区政治部评为战士业余文学创作“三等奖”。同年10月,因营里安排,我再次到守备区参加了20天的新闻报道培训班。一年4次外派,无论是文艺演出、文学创作、新闻写作,在全守备区内外,我的声誉、人脉都有了一定的积累,也有一种“风头出尽,苦头吃足”的感觉。
  1979年初,我当上班长。中央军委动员我们守备区选调优秀骨干去广西、云南前线准备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我随即决心奔赴前线,可接下来得到的消息是,据说当时守备区领导决定凡是具有文艺表演、新闻写作、体育特长的骨干一律留用。如此一来,欲上前线的渴望便成泡影。这年4月,守备区要求各基层单位上报提拔对象,我却因超龄一岁被无情地挡在了门外。12月下旬,一张调令,我被借用到政治部报道组,宣传科领导鼓励我说:领导打算在你借用的半年期内解决你的破格提干问题,并让我努力工作,等候佳音。听此,我自然满怀喜悦,对未来前途充满期待。可惜世事难料,就在我发奋工作的关键当口,中央军委统一部署,全军先后进行了干部冻结和干部制度改革等军队人事制度的重大变革,我的提干梦想便失去了可能。尽管如此,在周永章、金峰两位专职新闻干事的指导下,我始终带领当时报道组另3位年轻战士专心致志地坚守岗位,勤奋出色地做好全守备区的新闻报道工作。一年当中仅我个人就有24篇军队稿件和9篇地方稿件,被省以上报刊电台采用。其中被解放军报用稿3篇,如《83365部队调整63名业务不对口干部》的新闻在军报头版配短评刊用,《12团唐龙光团长坚持体育锻炼30年》的千字通讯1981年6月在军报4版“体育看台”专栏发表;被人民前线报用稿13篇(其中评为月度红旗稿2篇),荣获人民前线报通讯员年度评比三等奖,奖励给我的一支上海永生牌钢笔后来一直伴随我30多年的新闻和从政生涯。1980年年底退伍前政治部党委专门为我记“三等功”一次,并以政治部名义向我的家乡滨海县相关部门写了一封“军地两用人才”推荐信,这对后来滨海县相关部门及时发现和培养启用我均起到过重要作用。
  4年的军旅生活,虽然因为制度和机遇原因,我未能实现“提干”和在部队继续发展的愿望,但嵊泗这片土地上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对我的感化、滋润和哺育,为我后来的人生定位和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是给予了我丰厚的资源和力量。1980年12月下旬,我从嵊泗退伍回到家第3天,就成了县武装部的雇用报道员。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就将部里的新闻报道工作由连续几年的考核末位跃为全盐城军分区9个县市区的前列。1984年11月,经过考试和考察,我又顺利成为县委宣传部的一名聘用新闻干事,并从副科长、科长,一直干到副部长兼县文联主席,并长期荣当新华日报、盐阜大众报等省市主流媒体骨干通讯员,连续七次荣获新华日报“十佳通讯员”称号。1995年夏天,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宣传干部”,并先后获得盐城市和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1999年11月和2001年5月,人民日报华东版“人物专栏”以及江苏工人报、盐阜大众报均在头版采用通栏,分别以“爬格子”的劳模和“笔耕牛”为题,突出报道了我的成长经历和工作业绩。2004年7月,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主办的《基层通讯员》杂志,还专门用《当兵是一种财富》为标题,发表了记者对我的来访。后来我又当了3年的县文化局局长及县教育局党委书记。2010年10月,得知嵊泗县将举办纪念鉴真东渡的活动,我特意约请时任嵊泗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领导郭振民一道,查阅了很多资料,撰写了一篇题为《鉴真东渡与嵊泗列岛》的文章参加了活动研讨,并获得“优秀论文”奖。
  如今我虽已越过花甲之年,离开部队也快近40年,但却怎么也忘不掉当年在嵊泗的那段青春岁月。基湖沙滩、花鸟灯塔、山海奇观、金平大桥、马迹山宝钢深水矿砂中转码头以及老虎头、田螺岗、大悲山、和尚套等地标名胜及我曾经涉足过的每一处岛礁,常在我的梦中浮现。泗礁啊,你永远是我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新闻宣传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1106084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