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结对帮扶心贴心 ———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开展“结对认亲”活动侧记
|
作者:刘畅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5556 发布时间:[2019-7-26] |
“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你们对我们全家人的关心和帮助,否则的话,我们这个家连日子都过不好,孩子的病也难以治疗。”这一幕发生在通榆镇舀港村的一个低收入农户家庭中。这户家庭的女主人程玉菊紧紧的握着前来走访的县委副书记、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队长李建方的手,再三表示感谢。 据了解,家住通榆镇舀港村四组的程玉菊在家务农,丈夫蔡尚海是个瓦工,在工地上打打零工,整个家庭收入不富有,却也能正常维持生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儿子蔡国昊于2016年查出了肾病综合症,2017年转变为尿毒症,每年医疗费用支出近3万多元,对于这样的普通农家来说,简直就像天塌下来一样。 扶贫的路上绝不落下一户一人。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立即把她纳入“结对认亲”对象,并由驻村第一书记李卫东与她家结成“亲戚”。“结亲”之后,李卫东每月都到程玉菊家走访,详细了解最近生产、生活情况、孩子学习及健康状况等,鼓励蔡国昊在校刻苦求学,在精神上给予支持,生活上给予关心。在求学的路上,蔡国昊忍着病痛,经常因为外出治疗而休学,但他从不放弃,缺课不缺学。即使在治病期间不能走进课堂听老师的授课,他坚持通过微信向老师、同学们请教,患病的他比正常的孩子付出十倍的艰辛。正是因为蔡国昊锲而不懈,在滨海中学高一年级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年级第42名的优异成绩。与此同时,李卫东一直根据医疗扶贫的相关政策,帮助蔡国昊获得更好的医疗保障和服务,还向学校争取教育补助金并个人资助他学习用品和书籍。 自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开展“结对认亲”活动以来,每个工作队队员在自己所驻的村结对认亲2户,队长认亲4户。规定每年在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前,以“走亲戚”的形式开展慰问活动,提供一定的经济援助或实物帮助;走进结亲家庭,了解结亲对象想法,耐心做好思想工作;宣传党的脱贫政策,增强脱贫信心,转变脱贫观念;为结亲对象理清致富思路,找准致富项目,采取选送学习资料、开展业务辅导等形式,进行技术和智力帮扶,为增强他们创业脱贫的“造血”功能提供条件。在结亲过程中,队员们努力做好结亲户心灵的沟通者、困难的帮扶者,帮助他们尽快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结亲活动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在“结对认亲”活动中得到帮助的不止程玉菊一家。八滩镇岔河村三组于正春家庭是驻村第一书记周刚的结亲户。58岁的于正春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靠种田为生,儿子儿媳妇在外打工,留下一个孙女在家。几年前于正春85岁的母亲检查出食道癌,几乎同时妻子也查出子宫癌,这突如其来的病患一下子压垮了整个家庭,属于典型的因病致贫户。结为“亲戚”后,周刚时常来到于正春家中与他促膝谈心。“老于,你是家中的顶梁柱,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生活中的坎坷,有党委政府和帮扶工作队关心,我们一起努力挺一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周刚是这么和于正春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经过几次上门走访谈心,于正春终于改变了想法。“我如果放弃,那全家就彻底完了。我要积极面对困难,脚踏实地靠自己的勤劳创造财富,更何况现在我还多了一位可给我提供帮助的‘亲戚’,我没有理由放弃。”于正春和记者谈到了当时的想法。2018年,于正春通过自主创业养猪项目并在村委的帮助下流转土地种粮食等,生活收入得到了保障和提高,母亲和妻子的病也得到了及时治疗。 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通过与低收入户结成“亲戚”,经常性的开展“心连心”的交流,他们深深感受到用真心、用真情拉近了距离,把“结亲”家庭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谋他们所需,真正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