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党旗在脱贫路上高高飘扬 ———我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纪实
|
作者:辛轩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5871 发布时间:[2019-7-24] |
走进八巨镇前案村,只见绿树掩映下的村庄干净整洁,房顶上的太阳能电板熠熠生辉,家门口实现就业的村民脸上写满幸福……“我们谁都想不到,会有今天的好日子!” 67岁的村民石如波如是说。以前,该村是远近闻名的穷村。后来,在村党总支书记朱立雄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使这个昔日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经济薄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省级水美乡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增强。前案村的巨变,只是我县以党建引领促脱贫的一个缩影。 近年,我县坚持党建与促脱贫、奔小康统筹推进,着力构建 “四化四抓”党建工作体系,抓基层强基础,决战脱贫奔小康,脱贫攻坚全面发力,累计脱贫率84.11%,贫困发生率降至1.82%,先后在省市脱贫考核中位居前列, 获国家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表彰。 抓队伍铸先锋,培养攻坚头雁 “感谢全体党员和群众对我的信任,我们将实施瓜蒌种植项目,采取‘支部+公司+低收入农户’的经营模式,促进村级集体增收,带动村民致富。”面对着村民的期望,滨海港经济区双港村党总支书记王兆明如是说。 干部作表率,发展跑得快。我县坚持规范化抓队伍铸先锋,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领富、带富作用。实施“头雁”引领行动,邀能人返乡、选贤人治理、派干部驻村,先后选拔103名退休退职干部、大学生村官等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提拔9名村党总支书记进入镇班子,定向招录39名村干部进入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提高村干部报酬,壮大脱贫攻坚力量。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培养锻炼年轻干部,从机关选拔30名干部充实到镇(区、街道)班子;选派278名机关干部担任村(社区)第一书记和工作组长,落实带好一支队伍、培植一个产业等“八个一”任务;择优选聘302名退伍军人到村(社区)任职,选派296名政法干警担任村(社区)平安指导员,加强脱贫攻坚力量。实施乡村人才培育工程,创办“田间学堂”,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开展“人才+农户”结对行动,组织优秀乡村人才和贫困农户结对;组成流动服务队,常态帮带服务。 抓基层打基础,筑牢攻坚堡垒 “以前,村子穷,矛盾纠纷也多。这几年,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村民们收入来源多了,大家‘苦’钱的劲头更足了。”说起村子发生的变化,滨海港镇木楼村村民老孙感慨良多。 组织有力量,小康有希望。我县构建全链条责任体系,把抓党建促脱贫作为“书记项目”,压实县镇村三级责任;实行“1+3”挂钩帮户,1.3万名党员干部结对4.2万户低收入农户;实行“N+1”包保扶村,180家单位和企业结对296个村;每年按照10%比例循环整顿28个“双弱村”。20个省定、91个市定经济薄弱村全面达标。构建长效强村机制。坚持治“软”、增收、化债一体推进,推行“支部+合作社”“支部+电商”等模式,实施集体增收项目186个,村增积累1480万元,探索建立特色产业+扶贫资产“双产叠加”的强村模式,县财政整合资金3.3亿元,注资226个村,按照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稳定超过18万元的标准进行差额配股,在296个村(社区)建立种植、养殖和林果业专业合作社879个,构建了“国有公司+村集体+低收入群众+金融保险”的产业扶贫模式。同时,推进村集体发展草莓、光伏、稻虾、林果、白首乌等特色种养殖增收项目,持续增强村级经济发展“造血”功能。实施村级债务化解三年行动,累计化解债务1.51亿元,20个省定、91个市定经济薄弱村全面达标。构建常态化服务体系。紧扣“党员最想来、群众最向往”,按照“四区七室一广场”功能配置,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实行集中办公、坐班值班、帮办代办、首问负责四项机制,将流动“服务集市”变为固定“服务超市”。 抓作风带民风,激发攻坚动力 “我的脱贫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接下来,我会加倍努力奔向小康生活。”在今年初东坎街道脱贫光荣户表彰会上,脱贫户代表徐以军感激地说。 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我县坚持党风、政风、民风统筹推进,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同向发力,扶贫扶志一起抓,着力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和崇德向善的民风环境。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实施文明新风“十大行动”,培树表彰脱贫致富模范、帮富领富先锋,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也坚定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制度化推进党性教育,把脱贫攻坚纳入解放思想大讨论、中心组学习和干部轮训制度内容,引领推动全县党员干部在脱贫一线锤炼党性。依托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和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建立健全“制度化+信息化+公开化”的阳光监管体系,着力提高精准识别率、施策率、退出率和群众满意率。强化正风肃纪,树立廉洁清风。聚焦脱贫攻坚、基层作风、惠农政策落实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正风肃纪360”系列活动,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将执纪监督贯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过程。推行农村基层管理非现金结算、村会计异村任职等“四项制度”,从根本上遏制群众身边不正之风。 抓惠民促发展,聚合攻坚要素 帮扶发展创业项目3300多个,实施到户产业项目3.28万个,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完成教育资助2497万元,受惠低收入农户子女3.5万人次…… 发展有思路,惠民有温度。我县注重强化党建引领,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融合,构建完善以产业扶贫为引领,就业、教育、健康、安居、资产收益、社会扶贫为支撑,政府托底扶贫为保障的“1+6+1”立体帮扶体系,努力实现脱贫攻坚与小康建设的有机衔接。聚焦产业富民,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示范岗设在富民项目中。推进联农带农富民,村党组织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48个,依托海大、温氏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林果、稻田复合种养等富民产业,推进创业就业富民,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扶贫“职通车”等系列活动。聚焦帮扶惠民,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全省率先实行全民健康免费体检,建立低收入农户免费送药、免费参合等“三免四补两简化”机制,围绕学有所教,幼儿园到大学教育帮扶实现全覆盖。围绕住有所居,聚焦低收入农户、低保户等四类重点对象,加快改善低收入农户住房条件,已建成12个、在建27个、提升32个。围绕吃穿不愁,推动政策性保障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健全完善以城乡低保、五保为主体的兜底保障体系。聚焦巩固提升,让党的旗帜引领小康建设。坚持将全面小康建设与脱贫攻坚统筹推进、有机融合,确保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