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优结构 调特产业 调高效益
我县加快农业转型力促新跨越
今年以来,我县大力推进农业接轨上海,加快实施“5510”工程,发展优质稻米、经济林果、生态养殖等六大特色产业,进一步调优结构、调特产业、调高效益、调强竞争力,奋力推动农业转型发展实现新跨越。 聚焦上海市场,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区。对接上海高端资源,组织滨海·上海农业专题招商活动,全年引进5家上海规模农业龙头企业,吸引在沪创业有成人士返乡新办家庭农场50家,新设立直采直供窗口5家。对接上海高端技术,重点建设5个科研院所工作站,将滨海建设成为上海农业科创成果转化基地。对接上海高端市场,举办名特优农产品(上海)展销会,加强与上海大型商超、电商平台合作,建成万亩菜园、万亩果园等万亩优势产业园区5个,创建万亩白首乌、万亩小花生等万亩地方特色产业园区5个,打造提升梨花小镇等农旅休闲中心10个。 聚焦绿色生产,推广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创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3个,基本实现无公害农产品全覆盖。新增稻田复合种养2万亩。控制面源污染,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实施国家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项目,秸杆综合利用率达96%。拓展资源化利用,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新建田头调节池40个。 聚焦沿海发展,打造沿海百里风光带。高标准建设沿海绿色生态走廊,建成古黄河万亩林场、银杏岛;打造沿海渔业休闲观光区;启动国家一级渔港建设,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沿海特色旅游景点,提升月亮湾等生态景区。举办乡村旅游节、梨花节、葡萄采摘节等系列活动,全年吸纳游客50万人次。 聚焦绿色转型,健全融合共进体制机制。培强园区载体,启动农业园综合服务体建设,创建国家产业融合示范县。培优产业品牌,加大滨海大米、滨海白首乌等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推广界牌小花生、蔡桥千层、陈涛粉丝等传统地方特色品牌,提升品牌竞争力。培新经济主体,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100家,培育职业农民6000人,争创省级电子商务示范镇村3个。培活带动机制,把带领民富、实现脱贫作为农业机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实现有劳动能力低收入农户全覆盖,形成资源集聚度高、产业链条全、富民作用强的产业体系。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