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滨海农耕文化系列之———石碾
 
作者:寿春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5581 发布时间:[2019-2-11]
  据记载,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盐城境内的每个公社都有二三十座碾,当年的正红人印象最深的是复兴村四组、闸口村二组各有一座,刘戈、五丁两村的交界处,至今还有一座碾留存在原地。
  碾是加工大麦的主要工具。碾主要包括碾盘、碾磙、碾轴和碾架等部分。碾盘直径约2.5米左右,厚0.3米,重达几吨的圆形大石盘,盘中心有5寸左右圆孔,专为插入木或铁质轴心之用。碾磙是侧放的圆柱体,似今日压土机拖拉的压磙,长约1.5米,直径0.8米至1米,其重量亦达1吨至2吨,两端安入铁轴,与磨盘中轴和人畜套架连接,拉动碾磙转动即可碾麦去皮。当年,滨海境内多见于牛拉碾,个别地方也有人推碾的,一般石磙和碾盘都比较大。凡牛拉碾的,每逢打碾时,先将水伴湿的麦子平铺在碾盘上,给牛套上碾架,人随其后赶牛,牛鞭一挥,碾磙便围绕着中心轴团团地转起来,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一次可磨麦子一二百斤,每隔一个时辰,用木耙将碾盘上麦子翻动一遍,如此循环往复,直至麦子碾“熟”去皮为止。
  为加大碾盘和碾磙的摩擦力,加快麦子磨熟的时间和速度,碾盘和碾磙上都刻有密密麻麻的纹路,叫做碾纹。碾纹堪称艺术品,石匠们仅凭一把小铁锤和一根钢錾,硬是在坚石上打刻出一幅幅美丽如画、栩栩如生的碾纹。碾磙转动,碾纹也跟着转,打碾人就像看电影,欣赏艺术的同时又干了家务。碾纹极易磨损,如果碾的人多,昼夜不停,两三个月就需重新锻刻一次,当年,仅渠南就涌现了不少石匠高手,在人民公社化的大寨记工时,他们以高技换得了高额的工分报酬,很值得人羡慕。
  石碾,据说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老人们赶牛打碾或一两人摁担推碾的身影,随着历史而远去。打碾,一头牛的命运,又往往和一座石碾转动连在一起,牛跟人合力打碾,帮人为生计劳碌,值得称道赞美。
  一盘碾“吱嘎吱嘎”的滚动,带走的是岁月。岁月有风雨声、有泥土的气息、有粮食的味道。碾,让人刻骨铭心的是它留给滨海人的一段难忘记忆。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新闻宣传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1106084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