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兴庄地名考略
|
作者:王友祥 包建华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4805 发布时间:[2019-1-7] |
八巨镇前案村有一个自然村庄,地方不大,名气不小。方圆几十里,提起庄名无人不知。但你想付诸文牍,查问写法则诧异不已:东兴庄、东新庄、东辛庄、东莘庄、徐兴庄、徐新庄。为何如此?庄里乡党竟也莫衷一是。笔者兴趣为之而起,翻史籍查资料,乐在其中。一番折腾,收获如下: 据《阜宁县志》记载,公元1703年八滩镇东大王庙一带已经成陆,滨海范围内,海岸线从头罾入境,经过八滩东、新港、北坍等地,在五汛镇的泥螺村出境,长45.5公里。据此推算前案地区成陆时间大约于公元1680年左右。初始只是一片草滩芦荡,既无河沟,也无堤坝,偶有一些俗称救命墩子的大土堆,供渔猎之人在风暴或大潮来临时能够避淹逃生。因环境恶劣而少有人烟,所生长的蒲草芦苇由清政府派出的专门管理机构——苇荡营负责。随着海岸线不断东移,加之黄河经常决口,黄水中的泥沙大量淤积,抬高了原来低洼的地平面,苇荡逐渐干涸成滩地,天场、大套、东坎一带的居民及一些外来游民到此落户,开荒种植、繁衍生活。 公元1807年、1823年、1856年、1886年,清政府四次出租、放领原由苇荡营管理的滩地计约3277公顷,使得这片荒凉的土地逐渐开垦起来。 大套徐氏是生活在淮盐平原的名门望族。其中的一支族人由大套迁至坎北广垛,耕读持家。太祖讳礼公列宗谱前庄四门十二世,膝下三子:长房耀宗、次房振先、三房孝先,均系有识乡绅。为谋家族发展,效大套老祖之法,伯季二公率家东进,领地开垦,各自建庄,名曰:东兴庄、西兴庄(两庄相距约二里。后因开挖北八滩渠,西兴庄被隔在渠南边,行政上划归陈涛镇六联村),合称徐兴庄。意指徐氏兴建的村庄,也寓企盼家族兴旺发达的愿望于其中。建庄时间约在清咸丰年间至同治八年。 公元1885年,《阜宁县志》进行第二次编撰所记录的自然村庄中没有东兴庄,却将“东新庄”与“前案”排列在一起。知情人一看就知道此“东新庄”就是“东兴庄”,只是音同字不同。推测为:调查人员误写所致。因为既有官定庄名,徐氏也不会自出心裁再起它名,而且徐氏入住建庄在先、县志编撰付梓在后。官府史料已定,又时值清末民初,时局动荡,文化缺乏,消息闭塞,没人知晓也没人去斟酌,更没有人去考证修改,只能听之任之。 1940年,中国共产党建立苏北抗日根据地,前案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人文环境,具有远离交通主干道、苇密林深、沟渠纵横和群众拥护共产党、支持人民军队、积极响应抗日政府领导等条件,有利于部队驻扎、修整和补给,有利于抗日人员工作、隐蔽和转移,成为八路军、新四军及地方抗日民主政府的“红色堡垒”。1942年10月,盐阜银行的印钞厂就秘密地选址在东兴庄建立,从这里印出来的“抗币”流通整个盐阜地区,是抗日政府开展政治、军事、经济斗争的重要命脉。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