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黄河故道记
 
作者:戴益民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5309 发布时间:[2018-11-26]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曾从我县境内入海,滨海是她的故乡。
  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据统计,在1946年以前的几千年中,黄河决口泛滥达1593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改道最北经海河,出大沽口;最南经淮河,入长江,滨海即属于后者。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黄河于河南浪阳决口,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夺淮入海。黄河至此原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黄海。在1855年前,黄河主要是在南面摆动,虽然时有北冲,但均被人力强行逼堵南流,南流夺淮入海期间,郑州以下,清口以上的黄河主流也是迁徙不定。由泗水,或汴水或涡水入淮,或由颍水入淮,或同时分几支入淮。直到明代后期潘季驯治河以后,黄河才基本被固定在开封、兰考、商丘、砀山、徐州、宿迁、淮阴一线,即今之明清故道,行水达数百年。
  1855年8月1日(清咸丰五年六月十九日),黄河在河南兰阳(今兰考)北岸铜瓦厢决口。铜瓦厢地处河南东部,改道之后黄水北徙,流向直隶和山东,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铜瓦厢以东数百里的黄河河道自此断流,原本穿苏北汇入黄海的大河迅即化为遗迹,成为故道。
  黄河在清朝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以前的流经路线是:大体上经过现在河南的荥阳、郑州、原阳、延津、封丘、中牟、开封、兰考;山东的曹县、单县:安徽的砀山、萧县;江苏的丰县、沛县、徐州、邳县、雎宁、宿迁、泗阳、淮阴、涟水、阜宁、滨海等入黄海。
  黄河的易于决溢,给沿黄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清代的管河机构,大致分为河、道,厅、汛、堡五级,生活中常讲的“河道”,其实是两个不同阶层的水官。最高级的河,下辖6道,道下有31厅,厅下辖汛,每一汛所辖范围几千丈至上万丈不等,汛下设堡房若干,每堡相隔约一里。
  河道总督为最高负责人,    河督衙门里由朝廷正式任命的官员仅河督一人。黄河流经滨海数百余年,任职河督者众多,其中有两个人,足堪一述,其一是刘大夏。
  刘大夏(1436年至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明代大臣。天顺三年(1459年),乡试第一。天顺八年(1464年),登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成化十一年(1475年),刘大夏升为兵部职方司郎中。明正德元年(1506年)三月,回归故里。正德十一年(1816年)五月卒,赠太保,谥忠宣。
  弘治六年(1493年)春,黄河在张秋堤防决口,皇帝下诏博选才臣前往治理。吏部尚书于恕等推荐刘大夏,刘大夏为右副都御史前往。到职后,在黄陵冈疏通贾鲁河,又疏通孙家渡和四府营上游,以分水势。从胙城经过东明、长垣到徐州修筑长堤,共三百六十里长,水灾得到根治。为褒扬刘大夏的功绩,地方为其立黄陵岗塞河功完碑,该碑记载明弘治二年至八年(1489~1495)期间,开封东至山东黄陵岗段黄河决口泛滥及治理经过。黄陵岗决口堵塞功成后,解决了当地水患。自此黄河全流夺淮,“一淮受全黄之水”汹涌澎湃挟带大量泥沙从云梯关外入海,出现“日淤赢尺”的填海速度,加速滨海大地的成陆。
  其二,潘季驯(1521年至1595年),字时良,浙江乌程(今湖州市)人。从明朝嘉靖到万历三朝,历时二十七年,四次任总理河道(明朝最高治水官职),先后十一年主持治理黄河、淮河、运河。他第三次总理河道,专在淮安治河,创建了一整套堤防系统,并实践了他所创建的“束水攻沙”“蓄清刷黄”治理多沙河流的理论,成效显著,被加官晋爵。他这一系列理论,符合今天水流动力学的原理,创领先世界的水平,据贾征《潘季驯评传》记述,在20世纪30年代,使许多来华参与制订黄河治理规划的西方一流的水利专家和学者都感到惊讶和敬佩。为“蓄清刷黄”(或称借淮刷黄),筑高家堰(洪泽湖大堤),建成洪泽湖水库,刷黄近280年,补给运河用水已420多年,洪泽湖水库到今天仍然是苏北地区和淮河流域的资源宝库,是江苏省及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节水库和水源地之一。他生前曾将治河思想、理论和方法以及有关治河奏疏,编著《河防一览》一书,为后世治河所借鉴,在今天的黄河治理中还多处在应用。曾收入乾隆《四库全书》。当代的水利专家汪胡桢等,将他的著作收入《中国水利珍本从书》。
  明朝前期并不重视治理黄河,到明中期,黄河常在河南开封一带向北决口,冲击运河,影响漕粮运输。对于治理黄河,多数人主张让黄河水任其决口分流,认为如此可以杀减河势,实施后,又多不见成效。潘季驯治河,坚决反对黄河分流,认为黄河水泥沙太多,只有水流集中,增大水流速度,泥沙才不致淤积在河道之中。经过潘氏的实践,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争论并未因此平息,每当河患再现,他多被作为攻击的对象。又因卷入朋党之争,先后两次被罢官。晚年因年老多病,多次请辞都不被批准,最终因黄淮大水,争议又起,自己提出罢黜,终被批准回家养病。
  潘氏“束水攻沙”实践,滨海尚有遗迹可循,从地名上看,大套、一套……大坝、二坝……夹河之类等等,也许都是因为当年打堆束水、取泥挖河的“束水攻沙”而留下的名字。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新闻宣传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1106084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