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滨海农耕文化系列之———脚(拐)车
 
作者:徐寿春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5080 发布时间:[2018-11-12]
  脚(拐)车,指的是我们家乡的脚车和手拐车,也称“人力水车”。从前的庄稼户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集体化的生产队必备的提水与排涝的主要农具之一。脚车和拐车在现在许多景点成了摆设,年轻人和外国人都抢着用手拐或爬上车用脚踏这两古老物件,以一试身手。
  脚车与拐车提水原理与牛水力车一样,提水的槽桶、鹤板、磙轴与钵齿基本与牛水力车构造相似,所不同的,不仅在于脚车与拐车用人力提水,更为绝妙的,是其为适应人力提水,制作了脚踏与手拐的独特构造。
  脚车,有六踩档和八踩档的。六踩档为三人踩,八踩档的为四人踩。只要是脚车,还必须装踩轴、踩板、踩蹲、踩杠、踩桩,为人工脚踩提供支撑。手拐车,有单人、双人之分,在轴钵的一侧或两侧套上拐单,即可操作。但不管是脚车还是拐车都是繁重的体力活,在旧社会忌讳妇女在这类劳动场地路过,更忌讳妇女参加这类劳动。一是过去妇女“三寸金莲”,裹足者甚多,踩水不便;二是这种劳动特别费力,流汗多,容易弄湿衣服,且这种劳动通常都在夏秋季节,男人们常光着上身,穿着短裤,不够文雅。解放后,妇女顶起了半边天,参加这种劳动的妇女越来越多,男人们穿着也注意文雅了。脚车、拐车农具,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才在人们的视野里消失。
  用脚车或手拐车提水,既是一种苦活,也是一种巧活。人手扶车杠,像走路似的踏动车档,通过联轴的齿轮,驱动长长的板鹤链条,由装在槽桶里的鹤板将河水括入槽桶,提升流入田间灌溉久渴的禾苗。若遇大旱天或是发大水,农民“车断轴心,磨断脚筋”,没日没夜地用脚车或手拐车提水,白天顶着烈日,夜晚披星戴月,有时一天一夜下来,脚下走路像踩棉花,一点力气也没有,有种“头一伸脚一蹬、白天车水夜里哼”的滋味和感受。若是“生手”爬上水车,双手要紧紧抓住横着的车杠,低头盯着脚下滚滚而来的“车档”,心里很发慌,明明是看得好好的一脚踩下去,稍不留神就要踏空,被“岔田鸡”吊在车杠上大喊大叫,惹得熟手哈哈大笑,但万事开头难,蹬一会就熟练了。一步蹬,步步升,扬起水花笑出了声。若脚车或手拐车上的人动作不一致,你用劲我不用劲,你快步我慢步,你蹬一脚我偏要蹬两脚,那就乱了套了。所以,脚车提水,还有个特别处:不管是3人上车还是4人上车,动作必须统一,要齐心协力才能提水。若用拐车提水,关键要力用得均匀,一人的不能打“触”,两人的不能各用各力,也就是把车钵旋圆,才能哗啦哗啦地提来灌溉或抗旱用水。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新闻宣传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1106084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