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年味
|
作者:仇恒通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5293 发布时间:[2016-3-14] |
在农村过年,最正宗、最古朴的年味,大致经历忙年、拜年和过年的历程,这就是从这3个“年”中弥漫开来的浓浓的年味,并不只是物质的盛宴,更应该是文化的大餐。 记得小时候,我们乡下过年,尽管当时物质生活非常匮乏,平时勒紧腰带,什么都舍不得吃,但是,对过年还是相当隆重的,要吃得好一些,所以,进了腊月门,就开始忙年了。先是忙生的,碾稻子、磨麦子、捣糯米(又称圆子面)。生的忙完,又开始忙熟的,蒸馒头、做年糕、贴饼。熟的忙完了,也就到了腊月小年夜了,这时又开始忙着买鱼、割肉、打酒,条件好点的人家还会杀口猪、宰只羊。一直忙到大年三十,到了除夕,劳碌了一年的人们,人人脸上挂着笑容,家家户户贴对联、扎摇钱树。这摇钱树就是用一个松枝插在装满米的一个大缸内 ,上面缀满白果、花生、葵花子等等。这时年味开始升温,老人、大人、小孩,人人沉醉在这浓浓的年味里。记得那时候没有电视,更没有春晚,一家人看着灯火、蜡烛,围着炭盘,那叫“守岁”,到鸡打鸣时,凭着感觉、看看星辰,估摸到了那个时辰,开始祭拜,老人叫敬菩萨,上香、点烛、放鞭炮,开始了新一年的祈祷。乡村四野,鞭炮声此起彼伏,此时年味达到了顶峰。风里飘着年味,雪里裹着年味,水里浮着年味,大地弥漫着年味。年,实际就是人们把生活理想化了,期盼理想化的生活出现,生活和理想混合在一起就有了年的味道。 大年初一,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早茶,其实,那个年代的早茶,就是元宵茶,早上吃一碗元宵,一般是芝麻馅,而猪油馅算是高档的。吃完早茶后就开始拜年了,往往从村庄的一端开始,顺着向另一端拜,大人们由一人牵头,开始挨家挨户向南端拜年,大人后面跟着穿着新衣服的小孩们。大人们双手合拍作揖,互相说着祝福的话,孩子们讨着“彩头”,就是花生、葵花子、糖果之类的,放在衣服的口袋里,由北到南走一圈,几个口袋盛得满满的,小孩之间还互相比较着谁多谁少。住在南端的人,由南向北拜,两支拜年队伍相遇时,互相恭贺以后,仍各自沿着自己的方向继续拜,一直拜到最后一家人。 拜年之后,就是喝春叙酒,开始享受过年的乐趣。亲戚、朋友之间互相吃请,你请我、我请你,唯一的任务就是吃,后来升级到酒宴,不过那时的酒宴,今天看来绝对称不上什么宴席,只是小吃而已。就这样,从初一到初五、初五到十五。元宵节过后,年渐渐离去,年味也逐步淡了下来,人们各自开始忙着自己的生计问题了。 我怀念乡村的春节,那是一种质朴的文化形态,浓烈的年味里透出的是一股令人心暖的亲情。而今,年味虽然淡了,可另一种年味升腾了,交通便捷了、通信发达了、物质丰富了、生活精彩了,文化年味浓了、洋味浓了、情味浓了,国人找到了充满现代气息且富有个性化、多样化又不失传统内涵的新年味。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