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43年3月,新四军第三师8旅旅长田守尧和该师参谋长彭雄,率赴延安干部学习队在贛榆县小沙东与日寇的海上战斗中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28岁。他没有看到抗战的胜利,如果他能看到,那一年他30岁;如果他能看到新中国成立,那一年,他34岁;如果他能参加新中国第一次授军衔,那一年,他刚40岁……田守尧,新四军高级指挥员,一位骁勇的战将,一颗早陨的将星。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田守尧烈士诞辰100周年,本报刊发此文,追忆烈士的英勇事迹,告慰烈士的在天之灵。
少年英雄 参加长征 田守尧,1915年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县新安区田墩村的一个佃农家庭,他自小给地主放牛,在饥饿和穷困中度过了童年。1929年秋,六安爆发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暴动,次年,田家分得了土地房屋,这对田守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30年4月,他参加六安八区四乡少年先锋队,开始投身革命的洪流。 1931年5月2日,田守尧所在的少年先锋队200余人参加新安集农民暴动,同年12月,他和20余名少先队员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他被分配在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223团2营通讯班,参加了鄂豫皖反“围剿”斗争。1932年冬,他火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由班长提升为排长。在此后的战斗中,田守尧英勇顽强,多次负伤,1934年10月任军部交通队指导员。 1934年11月16日,鄂豫皖省委率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由河南省罗山何家冲出发,踏上了长征之途。红二十五军行进陕南庾家河地区(今丹凤县)击溃国民党庞炳勋等部,战后田守尧升任223团2营营长。 长征途中,根据斗争需要,1934年12月,中共鄂豫皖省委改为鄂豫陕省委,1935年4月在陕西省葛牌镇召开省委扩大会,改选省委,田守尧当选为省委常委,参加创建巩固鄂豫陕苏区的斗争。 为策应党中央和红一、四方面军北上抗日,红二十五军除留少部分部队就地坚持游击斗争,主力继续西征。行至甘肃泾川河,遭遇国民党马鸿逵部,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英勇捐躯。田守尧率223团2营与马鸿逵的35团展开殊死搏斗,击毙敌团长马开基,掩护全军安全渡过泾川河。创造红军一个步兵营歼灭一个骑兵团的范例。同年9月18日,红二十五军胜利到达陕北,在陕西延川县永坪镇与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刘志丹任副军长兼参谋长,下辖七十三、七十五、七十八、八十一共4个师,田守尧任七十八师师长。 随后,田守尧率部先后参加劳山战役、榆林桥战斗,10月下旬,红十五军团和中央红军在陕北胜利会师。11月3日,中央红军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建制。在毛泽东、彭德怀亲自指挥下,中央红军和红十五军团全歼东北军一○九师、一○六师一个团,取得直罗镇大捷。田守尧歼敌有功,11月30日,田守尧等参加了党中央在杨家岭召开的祝捷大会。12月,刘志丹任北路军总指挥,宋任穷任政委,率领田守尧的七十八师和军委骑兵团,在横山、响水堡一带,击溃国民党的袭扰,保卫了党中央所在地瓦窑堡。 1936年2月,红一方面军顺利组成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总司令彭德怀、总政治委员毛泽东(兼)率领部队准备东渡黄河、进军山西。红一军团为左翼纵队,红十五军团为右翼纵队。田守尧指挥的七十八师为第二梯队,3月19日,他率七十八师配合七十五师攻占文水县城,掩护军团机关安全渡过黄河。从3月18日至4月14日,七十八师远出晋西北,转战于介休、汶水、汾阳等13个县境,行程1000余里,歼敌两个团,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东征胜利后,田守尧又参加西征,回师途中,他抓住战机,指挥部队攻克安边、盐池两县城,受到彭德怀的嘉奖。此后田守尧赴延安红军大学学习,西安事变后结业归队。
抗日骁将 驰骋苏北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1937年9月25日,红十五军团在陕西三元县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344旅,原4个师缩编为687团、688团,田守尧任687团副团长。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344旅奉命赶往平型关设伏。在344旅部分部队因洪水阻隔未能及时赶到的情况下,田守尧率领687团协同友军,先敌赶至平型关,并占领蔡家峪至韩家湾一带阵地。在一一五师统一指挥下,负责断敌退路和阻敌援军的任务。当位于伏击圈尾部的田守尧见日军全部通过蔡家峪,大半部分钻进小寨村的峡沟时,他抓住战机及时下令,开始攻击,在他的指挥下,687团3营9连副连长郭春林打响第一枪,随后山沟里响起了炸豆般的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和八路军震耳的喊杀声。突如其来的袭击打乱了日军二十一旅团二十一联队第3大队和辎重队的行军序列。趁敌混乱,田守尧带领部队冲向敌人,分割包围,与敌人展开近距离搏斗。在平型关战斗关键,争夺制高点老爷庙的战斗中,687团2营及时投入战斗,有力地支援了686团,保证了争夺战的胜利。战斗打响后,田守尧在率领冲下道沟的687团2营向西攻击时,被日军机枪扫射中弹负伤。他不顾伤痛,躺在担架上仍坚持指挥战斗。战后八路军总部代参谋长左权来电表彰田守尧,电文称“687团副团长田守尧,在平型关大战中果断机动,身先士卒,奋不顾身,身负重伤。” 1938年2月,687团团长张绍东、参谋长兰国清变节叛逃,田守尧、吴信泉与叛逃分子进行坚决的斗争;3月,朱德亲自来该团整顿,任命田守尧为687团团长。田守尧和政委吴信泉、政治部主任李雪三对该团干部战士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部队的军政素质大大提高。面对日寇对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围攻,4月下旬,田守尧参加了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在张店阻击战中,田守尧率军占领高平、长子县间张店公路东侧文王庄和公路西侧高地,担负截击公路西段日寇退路的任务。他指挥部队,勇猛作战,出色完成了阻击任务。 1939年7月,田守尧任第344旅副旅长。1939年10月,田守尧第二次被派往延安学习。学习期间,于1940年4月被任命为八路军第二纵队新2旅旅长。据开国少将谢振华回忆,1940年7月,马列学院毕业后,中央组织部决定派100多名干部到华中敌后开展工作。离开延安前,毛泽东找田守尧、谢振华谈话。谈话中,毛泽东再三叮嘱“到敌后发动群众,要讲策略,发展统一战线,团结争取一切可能团结的爱国力量,共同坚持抗战”。1940年6月7日,田守尧一行离开延安。在西安,他们化装成中央军校学员,身着国民党军服,田守尧佩戴少将军衔,谢振华佩戴上校军衔,终于顺利通过封锁,经开封、洛阳到达皖北,与先期到达的黄克诚部会合。 1940年8月20日,在皖东北,原部队改为八路军五纵队2支队,田守尧被任命为支队长、吴信泉为支队政委、李雪三为支队政治部主任。10月初,部队在黄克诚的率领下东进,穿越运河、盐河、废黄河日伪军封锁线进入苏北盐阜地区, 配合新四军攻克曹甸、车桥等地,掌握了苏北抗日战场的主动权,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东进抗日、增援新四军、发展华中、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任务。 1940年10底,在天赐场(今我县天场镇)创建盐阜区第一支地方抗日武装阜宁大队,谢振华任大队长。1940年底到1941年初,在阜宁沿海(今我县境内)率部三打季家圩,为“八滩暴动”中的徐锐、戴秉义等13位烈士报仇雪恨。 壮烈殉国 风范长存 “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五纵队2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8旅,田守尧任旅长兼苏北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吴信泉任旅政委、常玉清任副旅长、李雪三任旅政治部主任。8旅辖22、23、24共3个团,所属老6团改编为24团仍留在皖东北。8旅担负盐城以北、灌云、涟东、淮安以东直至黄海地区抗日、打伪和反顽的任务。田守尧率部积极开展游击战争,通过多次组织打击海盗、土匪、伪军和封建会道门的战斗,安定了民心,提高了新四军在人民群众中的声望,取得群众的支持。1941年4月26日,24团归建8旅来盐阜途经淮安茭陵,1营2连83人在大胡庄村遭数倍日伪军袭击,82人壮烈牺牲,田守尧高度评价说:“英勇的2连指战员,以压倒一切敌人的气概,沉重地打击侵略者,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们气吞山河的浩然正气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941年8月底,以阜宁大队为主和24团机关、2营、师特务营3连、22团12连,在天赐场创建新24团,谢振华任团长、李少元任政委、陈发鸿任副团长、尹捷峰任参谋长、程世清任政治处主任,我县新四军老战士、伤残军人、91岁的栾毅华亲身经历阜宁大队升格为新四军24团的那一天。 1941年春,8旅敌工训练班在辛荡村开学。1941年6月,田守尧旅长来到位于天赐场的阜宁大队,并和大队长谢振华、参谋长尹捷峰等12位干部合影留念。春夏之际,协助阜宁县县长宋乃德成功修筑拦海大堤,被当地民众命名为“宋公堤”。他还成功指挥郑潭口和响水口战斗,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扫荡,给敌人以沉重打击。11月,中共新四军第三师第8旅第一次党代会在原阜东县潘荡区辛荡村召开,黄克诚师长作重要讲话,田守尧出席大会。1942年春节期间,8旅供给部在东坎镇开办敌工机关阜东商店,并积极开办卷烟厂。为部队到日伪统治地区兴化、合德、泰州、镇江、上海等地,购进大批枪支、弹药、布匹、药品、粮食、棉花等解放区紧缺的物资,支援部队和根据地建设。为新四军传递重要情报,为抗战将士传递、邮寄家信,田守尧的妻妹、江苏省文化厅离休干部、新四军军部金库主任兼江淮银行金库主任陈克秋对笔者说:“我给三姐陈洛涟的信都是寄给阜东商店转送。”今年春,徐振理征集到新四军阜东独立团团长郝济民烈士由阜东县东坎镇寄回河北老家的3封家信,今年9月11日,经徐振理建议, 郝济民烈士的亲人将“阜东商店”转寄回家的一封信捐赠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这也是阜东商店为新四军将士传递家信的唯一实寄封。 1943年春,日寇纠集万余人,对苏北抗日根据地重点扫荡。中共中央为迎接抗日战争大反攻的需要,抽调以第三师参谋长彭雄、八旅旅长田守尧分别为正、副队长的51人的干部队赴延安学习。按照原计划,由田守尧、彭雄分别带队水陆两路到山东滨海军区集中去延安,后因陆路日军封锁无法通过,只好两路并为一路走。 正月初六,田守尧夫妇和同赴延安学习的8旅供给部部长伍瑞卿、赵鹤英夫妇等路过东坎赵鹤英家。赵鹤英,1925年5月出生于东坎镇,1941年3月,赵鹤英与二哥赵鹤洲一起参加新四军。当日赵鹤英父母招待田守尧、陈洛涟夫妇和女婿伍瑞卿、女儿赵鹤英等新四军将士吃饭。 赴延安学习干部队在阜东县与日伪军展开连续的战斗,两个队伍结集来到阜东县海边六合庄,第三师八旅副政委李雪三、盐阜地委副书记刘彬、阜东县振东区委书记兼区长韩培信等党政军领导专程赶到六合庄,为乘海船北上学习的同志们送行,李雪三当时用在日寇手里缴获的战利品照相机为干部队拍摄了照片。 笔者找到李雪三的夫人柏曼卿,发现当年拍摄的两张照片被李雪三将军生前粘贴在家庭相册里,2010年在李雪三诞辰100周年之际,这两张干部学习队照片收录在《李雪三将军画册》中,李雪三生前在这两张照片做了标注:“送第三师参谋长彭雄、8旅田守尧、张池明、伍瑞卿等同志,从苏北到延安学习临行前留影”,第一张是行进中的干部队,第二张是干部队合影照。柏曼卿帮助我们指认了照片中的部分人物,还有很多人无法确认。 在北京,我们又请教了天场籍新四军老战士、原海军政治学院副院长徐平。“皖南事变”后,田守尧在徐平老家天赐场镇,由八路军五纵队二支队支队长改任新四军第三师8旅旅长,田守尧的爱人陈洛涟当年就在徐平老家徐丹村从事抗日民运工作,年轻的徐平深受陈洛涟的教育影响,从此走上抗日的道路。徐平指认合影照片中的4位女干部右边第一人为陈洛涟。 2013年2月27日,徐振理专程到南京采访陈洛涟的四妹陈克秋,请她老人家确认谁是她的三姐夫田守尧、三姐陈洛涟。陈克秋和女儿董峻新确认,第一张行进照片:行走第二为田守尧;第二张合影照片:左侧第二戴眼镜者为田守尧、4位女干部中右边第一人为陈洛涟。 2013年是小沙东海战70周年,徐振理撰写《将军夫妇同蹈海》一文,纪念田守尧、陈洛涟为国捐驱70周年。柏曼卿在北京收到这篇文章,看到文中选用田守尧夫妇单人照片,柏曼卿对孩子们说:“徐振理同志为难了,纪念田旅长夫妇文章,没有他们夫妇合影,赶快把为田旅长夫妇送行的照片发送给他。”我们现在看到这张田守尧夫妇合影也是目前征集到的唯一一张田守尧夫妇合影。 1943年3月15日,赴延安学习干部队化装乘商船从阜东县废黄河入海口起航,计划绕过连云港敌据点,在赣榆柘汪口上岸。次日拂晓,突遭停风,船停在连云港以东海面,被日军巡逻艇发现。在彭雄指挥下,新四军将士将登船检查的敌军推落海中,投出手榴弹,将汽艇上的敌人炸得人仰马翻。敌军见势不妙,掉头回驶三四百公尺,向干部队乘坐的木船疯狂扫射。面对敌人的铁甲机枪,英勇的新四军将士依托木船短枪,孤悬海上,与敌顽强战斗,迫使敌人始终不敢靠近。在彭雄重伤后,上船后一直晕船的田守尧指挥干部队继续战斗。战斗持续至下午3时许,枪声沉寂,敌军以为新四军失去战斗力,随将汽艇驶近,突遭连续射击,伤亡惨重,仓皇向连云港方向逃去。起风后,当干部队准备扬帆航行时,敌军派出的3艘汽艇又追赶过来。在这一危急的关头,田守尧果断下令将携带的文件销毁,大家互相鼓励,做出决死的准备。他们且行且打,在船夫全部牺牲、离目的地还有五六十里的情况下,面对敌艇的围打,田守尧果断指挥靠岸。当船搁浅在海滩时,田守尧不畏敌人的扫射,不顾猛涨的潮水,带着众人涉水上岸,不幸被海水吞没。和他同时牺牲的还有妻子陈洛涟。 陈洛涟,出生于温州乐清的一个大户人家。抗战开始后,在温州中学上学的她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在地下党的影响下加入中华民族先锋队。1938年12月,她带着妹妹和其他同学赴皖南参加新四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新四军军部参谋处任参谋。“皖南事变”后来到苏北,任阜东县妇救会主任、区委书记等职。在海战最激烈的时刻,负伤的陈洛涟按着伤口高呼:“到了我们最后为革命牺牲的时候了!”牺牲时,陈洛涟年仅23岁。 在著名的小沙东海战中,田守尧、彭雄等10余人壮烈殉职,他们的遗体由八路军滨海军区独立团安葬在赣榆县抗日山。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田守尧等英勇牺牲的消息及和他们一起出生入死共同战斗过的同志们所撰写的悼文。同年9月,盐阜区人民怀着悲愤和敬仰的心情,在阜宁县芦蒲乡为烈士修建纪念碑。在举行纪念碑落成典礼时,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副师长张爱萍撰写挽词,高度评价田守尧烈士的功绩和品格。黄克诚题词为:“彭雄、田守尧两同志为我军优秀的高级指挥员,对党忠诚,作战坚决勇敢,战争与工作经验均极丰富。此次海上遇敌,奋勇指挥作战壮烈牺牲,真是重大损失。……彭、田及遇难指战员英勇果敢、顽强作战的精神,永垂青史,作为后死者之模范。”张爱萍题词为:“追悼彭、田同志,就要学习彭雄同志作战的勇猛精神!就要学习田守尧同志为革命斗争十余年的坚决精神!”著名作家刘伯羽、吴伯萧、金肇野、周而复等为纪念他们牺牲一周年,集体撰写记叙这次海战的著名报告文学《海上的遭遇》。《海上的遭遇》20世纪50年代曾作为教材列入中学课本,烈士们英勇不屈的战斗事迹广为人知。2014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田守尧被列入全国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烈士名录,由民政部公布。 田守尧作战勇敢,英勇顽强,从不退却,战斗中,他身先士卒,7次负伤。凭着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他从一个普通的放牛娃,迅速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战士,进而成为一名身经百战、能征善战、成熟的指战员,是人民军队一名优秀的青年将领。在斗争中表现出一个高级指挥员优良的军事素质和指挥才能,他因此被8旅政委吴信泉、政治部主任李雪三等战友们称赞,军事干部很突出的一点还表现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他刻苦学习,勤于思考,为人谦和,善于团结干部和联系群众,重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他是工农干部知识化的典范,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田守尧、陈洛涟夫妇虽壮烈殉国,但滨海人民、盐阜人民、苏北人民没有忘记他们。田守尧夫妇带出的徐丹村参加新四军的徐邦森3兄妹后人、80岁的徐振东,多年前从扬州找到抗日山为田守尧、陈洛涟夫妇扫墓。滨海籍新四军女战士、扬州大学离休干部、95岁的周洁学来到天场,激情回忆起1941年秋在天赐场为田守尧等抗战将士演出的情景。辛荡村96岁的李钱氏,当年新房让给田守尧、陈洛涟夫妇住,和他们同住3间堂屋亲如一家,海内外新四军后人寻根到此,李老太一次次深情讲述。赵坤仁自上世纪60年代末到赣榆找到田守尧旅长、陈洛涟夫妇和姑姑赵鹤英墓地, 坚持几十年为义父、义母扫墓。 每到清明和纪念日,到抗日山和芦蒲烈士陵园祭扫的群众数以万计,人们没有忘记为民族解放、为人民幸福而牺牲的先烈,没有忘记他们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田守尧和无数的先烈,他们没有倒下,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浩气长存,他们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星千秋闪烁、万世生辉。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