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为了庄严的承诺
———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开展工作侧记
作者:许世兵 刘德勋 任庆华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4633 发布时间:[2015-11-23]

  截至2014年底,全县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累计脱贫率达70.5%,经济薄弱村新“八有”达标率为65%;推行“菜单式”精准扶贫、合作社带动脱贫增收模式、股权配置强村、扶贫小额贷款单笔投放额度提标、资产收益扶贫等创新举措,受到国务院扶贫办、省扶贫办以及省财政厅等后方单位的充分肯定。
  去年以来,新一届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决策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后方单位的鼎力支持下,围绕实现全县建档立卡开发式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经济薄弱村全面实现新“八有”的目标,聚焦精准扶贫,助力全面小康,为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在滨海大地兑现省委、省政府的庄严承诺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四增”帮扶

  一个好的帮扶机制,就是一粒火种。进驻之初,工作队就对照两年帮扶目标任务,深化“五方挂钩”帮扶机制,重抓力量聚合、思路融合、资金整合。提请省财政厅两次牵头召开帮扶工作协调会,研究落实帮扶措施。各后方单位加大政策、资金和项目等支持力度,开展特色帮扶活动,到位帮扶资金9485万元,近200人次赴我县现场办公指导。
  思路决定出路。工作队自觉将帮扶工作融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明确了“拓渠道增收入、强集体增积累、夯基础增活力、抓统筹增效益”的“四增”帮扶工作总体思路,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认可和后方单位的充分肯定。拧成一股绳,集中力量办大事。工作队整合省脱贫奔小康财政奖补资金、后方单位帮扶资金、灌溉总渠以北片区扶贫开发资金和县财政扶贫专项资金6.5亿元,统筹用于扶贫开发帮扶项目的投入和补助。与此同时,工作队和县扶贫、财政等部门统一项目申报文本、程序、实施和管理。

关键词:菜单点供

  如何让每一个贫困户在全面小康建设的道路上不掉队?工作队会同我县联合制订《扶贫开发帮扶项目申报指南》,量身定做产业类、就业类、基础类、激励类“四大类”24种到户帮扶、集体增收项目菜单,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意愿下单,让帮扶项目落地生根,打造低收入农户稳定增收和经济薄弱村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特色产业促增收。采取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方式,实行“一村一特发展、一业一社带动”,因地制宜发展经济薄弱村特色鲜明主导产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促进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人口直接充分、长期稳定受益。实施特色产业镇帮扶项目3个,高效设施农业、“四青”蔬菜、白首乌、中药材、畜禽养殖、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村帮扶项目52个,直接带动低收入农户近3940户。支持实施农业“接二连三”工程,延长帮扶项目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保证脱贫增收效果。
  互助合作促增收。带动低收入农户“抱团取暖”,化解零散经营带来的风险,工作队鼓励低收入农户加入合作社,确保长期稳定受益。对加入股权架构合作社的低收入农户,按每户2000元至4000元配股,实行股份量化、保底分红,可根据同合作社的交易量而获得生产分红;对加入非股权架构合作社的低收入农户,参照个体经营项目补助总额上浮20%,最高可获3000元奖补。依据带动低收入农户数量和特色产业发展质量,对发起人、能人大户按照每户800至1000元进行赠股奖励或对合作社“以奖代补”不超过30万元,鼓励合作社做大做强,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到户帮扶促增收。按照“一人不少、一户不落”的要求,实行一户一策、分类帮扶,采取资金入户、项目到户、产业带户、股权配户等综合措施,不让一户低收入农户掉队。两年来,实施到户帮扶项目近2万个,2014年的奖补资金1836.5万元全部打入低收入农户“一折通”卡。
  资产配置促增收。挖掘盘活经济薄弱村资产资源,组织实施资产配置帮扶项目30个,其中联耕联种基地农机合作社项目19个,资源开发整理项目2个,党群服务中心项目11个。对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仍不足15万元的部分,由县财政和工作队各在立信担保公司配股2000万元,股权量化到村,每年按股金10%保底分红,上不封顶,确保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一次性兜底达标。  (下转2版)
  设施保障促增收。围绕经济薄弱村实现新“八有”发展目标,投入600多万元,实施经济薄弱村教育基础设施提升、卫生室医疗条件改善、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到户种养产业保险、特色主导产业设施保障等五类基础类帮扶项目60个,破解挂钩帮扶镇村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保障方面的难题。
  电商平台促增收。提高扶贫开发帮扶项目实施效益,投入帮扶资金45.5万元,支持与盐城工学院开展技术人才合作,开发滨海特色农副产品线上网络销售平台,把经济薄弱村之一的天场镇秉义村打造成电商专业村,提升滨海粮油、蔬菜、白首乌等农副产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金融扶贫促增收。加大金融扶贫力度,会同县将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带动脱贫增收的专业户和合作经济组织单笔贷款额度由1万元、5万元分别提高到5万元、20万元。2014年全县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64亿元,比上年增加56.3%,惠及农户18902户。对参加能繁母猪、母猪等农业保险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按实际承担的自缴额度予以等额奖补。
  就学务工促增收。开展“情倾帮扶 心系学子”活动,防止因贫失学、阻断代际贫困。对考入重点高中(含职中)、大专、二本以上院校专业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子女按每人2000元、3000元、5000元资助,累计资助贫困学生978人,资助总额311.6万元。对参加短期实用技能培训的“两后生”,每人补助2000元。设立环境保洁、河塘管护、秸秆禁烧等公益岗位,就近务工获得稳定收益,今年已配送低收入劳力达1350名。

【关键词】 高效监管

  两年来,工作队围绕全面履职的基本定位和追求,切实加强项目监管,以精诚的团结、严格的纪律、过硬的作风,保障了帮扶工作的有序推进。
  强化组织推动。召开扶贫开发项目组织、申报培训、汇报督导等15次专题会议,下发加强扶贫开发项目组织管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31个,编发简报42期,在《滨海日报》编发评论员文章、公示扶贫开发项目,发放致低收入农户的一封公开信,开展全国扶贫日系列宣传慰问活动,统一各方思想认识,动员对象积极参与,全面宣传帮扶成效。
  强化项目审核。会同县有关部门,制定了帮扶项目运营质态、赢利能力、带动机制、项目建设等详尽审核要点。对各镇区上报的帮扶项目采取看现场、查账册、问实情、访民意、评效益等方式,会同县有关部门联合论证会审确定,为扶贫开发帮扶项目选准优质载体。
  强化动态监管。制定项目验收、工作管理、资金监管、廉政建设等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人员分工、监管办法,以制度管人管事,确保帮扶资金拨付、使用管理符合规范要求,保证项目实施成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新闻宣传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1106084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