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著名的八滩王桥战斗72周年。在当年这场反扫荡的斗争中,涌现出一位刀劈日军的新四军英雄王德诚。然而,在八滩王桥战斗烈士陵园墓志铭上,48位烈士中却没有王德诚的名字,烈士的家乡河北省南宫县也没有王德诚的史料记载,更没有坟墓和纪念历史的设施。 本文作者历时一年,专程到南京、北京等地采访王德诚烈士3位战友,还原烈士的英勇形象。2014年2月,作者获悉,江苏省电工局原纪委书记、离休干部、91岁的王博夫老人,是1940年10月在阜宁县天赐场(今我县天场镇)组建的阜宁大队浴血奋战的老战士,是王德诚烈士的老战友。经过和王博夫老人沟通,作者在江苏省档案局章瑾等3位同志的陪同下,于2014年3月14日拜访了王博夫老人。又于2014年12月13日赴北京,采访了王德诚烈士生前战友、97岁的空军离休干部朱鸿和92岁的总后勤部离休干部周东葵。他们叙述了当年在天赐场、在盐阜根据地、在苏北根据地的战斗岁月,深情回忆了王德诚烈士当年用大刀砍死日本鬼子的英勇故事。
日伪军扫荡盐阜区
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华中局及重建的新四军军部,长时间在盐阜抗日根据地活动,因而盐阜区就成为日伪军扫荡的重点。继1941年7月20日至8月20日,日伪军对盐阜区第一次大扫荡失败之后,于1943年2月17日开始,日军又集中第15、17、35师团和第12混成旅团各一部,伪军第22、28、36师及第72旅等部共2万余人,向我盐阜区扑来,开始了残酷的第二次大扫荡。 根据苏北区党委布置的反扫荡任务,广大军民“改造地形,整理武装”,在广大农村破路、拆桥、拦河、垒坝、拆炮楼、坚壁清野,作好了反扫荡的充分准备。 1943年3月下旬,刚占领东坎镇的日伪军于29日派出日军山本中队178人及伪军朱宝元部100多人、徐继泰部200多人,第3次侵占八滩镇。山本这家伙非常狡猾,他把伪军留在清拆一空、已无高大坚固房屋可防守的镇上,自己亲率日军占据离八滩不足一华里的王桥口王家油坊3个高大坚固的院落,此处四周是开阔地,易守难攻。
黄克诚王桥退敌
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当机立断,决定趁敌人立足未稳,集中优势兵力,采取合围战术,在天亮之前拔掉这个“钉子”。他命令师参谋长洪学智、8旅24团团长谢振华为指挥,集中24团1个团和师部特务营两个连的优势兵力,由地方武装和民兵配合,打击来犯之敌。 战斗部署是:以2营由王桥口北侧抗日沟实施主攻,1营首先消灭八滩伪军,而后沿八滩南门外和西侧为助攻,师特务营从东南侧助攻,3营和地方武装、民兵负责打击日伪援兵。 当晚9时30分发起攻击。1营由西向东首先攻打伪军,如快刀切豆腐,仅用20多分钟就把大部伪军消灭。2营负责主攻,副营长王光汉率突击队,像一把利剑,直刺山本中队队部,将敌人的通讯电台砸烂,敌人只能靠放军用信鸽求援。 经4小时激战,2营和特务连终于攻下东西两个大院,将残敌压到中间大院,战士翻墙,在院内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有的爬上屋顶向屋内甩手榴弹。 天快亮了,新四军决定采取火攻,战士们有的用蘸煤油的棉花球绑在手榴弹上投进院内,有的将煤油棉球绑在竹竿上投向屋顶。大火熊熊燃烧,将整个大院烧成一片灰烬。3营和地方武装在新港一带击退东坎增援的日伪军,打破了敌人增援计划。天亮了,战斗胜利结束。 这次战斗,除十几个鬼子趁天黑推倒围墙,在烟雾中从2营和特务连结合部逃窜外,共击毙山本中队长以下日军100多名,歼灭伪军一个大队,生俘日伪军200多人,缴获迫击炮2门、轻机枪3挺、步枪250余支。八滩又重新获得解放。 新四军三师8旅24团也有伤亡,其中滨海籍离休干部、24团医助、今年90岁的栾毅华老人在这次战斗中负伤,战后和参谋长尹捷峰住在一个疗养所;墓碑上记载阵亡烈士48人,其中有老红军王光汉、薛炳乾、封义顺等;令人遗憾的是大刀王德诚烈士的英名在王桥战斗烈士陵园没有铭记。
王德诚刀劈日军
1940年10月,八路军5纵队挺进盐阜区,消灭江苏常备8旅解放阜宁县城,取得反顽斗争胜利。10月底,以5纵队教导营为主扩军1000多人,在阜宁县二区天赐场(今我县天场镇)组建阜宁大队,谢振华任大队长,王德诚任大队宣传队副队长。由于他卓有成效的工作,宣传队很快组成了。他亲自编导、演出的《小放牛》《补大缸》几台小戏都给军民留下深刻印象。尤其他的歌喉嘹亮、音域宽广,又善于指挥,凡他教唱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歌曲,都迅速在这支新组建的部队唱开了,有力地振奋了军民抗日情绪,不但活跃了部队文化生活,也唱出了我军军威和军魂。王博夫说:“如今70多年过去了,每逢听到《大刀进行曲》时,总是下意识地想起王德诚教战友们学唱的这首歌——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情景。王德诚不仅教唱抗日歌曲,还和宣传员一起写抗日标语,宣传我党我军抗日主张,积极能干。他那常带微笑的脸上,总是给人以豪爽豁达、光明磊落、奔放热情的感人神情,令人敬慕。他身材魁梧,一身灰军装向来整整齐齐;风纪扣扣得好好的,绑腿打得紧紧的;腰间挎着支小****,典型的老八路军人气质”。 1942年部队实行精兵简政,王德诚从团政治处下放到2营。这时,不知他从哪里弄来一把大鬼头刀,背在身上,刀上用两片红绿布缠着,特别引人关注。战友们看到他就问:“王干事,你身上背的那把大刀,是真大刀,还是演戏用的假大刀?”他自信地说:“我背的这把大刀,可不是演戏用的道具,而是一把钢质特好的真刀。如哪天遇到机会,我准叫它显显威风给你们看看”。6连党支部书记王道文和7连指导员王玉又问他:“你会不会用呀?”“不会用,我背它干啥?不信我耍给你们看看!”说完,他就耍起来,耍的大家眼花缭乱,只听见飕飕的风声却看不清刀影,大家都看呆了,由衷地佩服说:“看来你是有点真功夫,说不定有一天哪个小鬼子要作你的刀下鬼呢!”真没想到,就在这次八滩王家桥战斗中,他这把大刀果然大显身手了。战前营里分配他跟随5连行动。正当敌我双方三番五次地打进来、杀出去,从院内打到院外又从院外打到院内,几经肉搏厮杀胶着在一起时,5连秦连长牺牲了。接着,营特派员封义顺继任连长,也在激烈拼杀中牺牲了。在这千钧一发的紧急时刻,猛听王德诚大喊一声:“我是连长,听我指挥!” 王桥战斗时任新四军三师8旅24团团部文化教员、总后勤部离休干部周东葵回忆说:“记得那天夜里特别黑,黑暗中,只听到王德诚一声大喊,又是一场敌对的拼杀喊叫声、拼刺声、爆炸声汇成一片,直杀得日本鬼子又死伤了一大片。就在快要把残寇全歼的时候,大刀王德诚却和战友一同倒在了血泊中,光荣牺牲了。因为天黑,究竟王德诚用他那把大刀砍死多少日军,谁也说不准:但在打扫战场时,大家看到王德诚那把大刀上沾满了血。同志们望着那把大刀,无不肃然起敬,异口同声地说:‘王干事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周东葵向本文作者介绍说:“王德诚同志壮烈殉国后,当时的团首长命令我接任王德诚生前职务,担任2营干部文化教员。” 王桥战斗时任新四军三师宣教科副科长、空军离休干部朱鸿说:“在1943年3月反扫荡的八滩王桥战斗中,身为干部文化教员的王德诚坚决要求参加部队组织的‘勇敢队’(突击队),他随身带着几颗手榴弹和一把系着红布的大刀。上战场前,他经过我们所在的住地时还豪气满怀地向我们挥手告别。战斗中,他挥舞大刀,与战士们并肩对敌厮杀。2营5连几经肉搏拼杀,连长牺牲了。营特派员继任连长,也在血战中牺牲了。在这危急的关头,王德诚挺身而出,勇敢地提出担任代理指挥。只听到他猛然大喊一声:‘我是连长,跟我来’!带领战士前赴后继,顽强拼杀。经过激战,新四军终于收复了八滩,全歼日军守敌及其所配属的伪军。但我们的好战友王德诚却再也没有回来。他用自己的热血给战友们上了难忘的最后一课!” 在战后总结大会上,团首长一再表彰王德诚同志,并将他的英勇事迹登在《战斗报》上,从此大刀王德诚这个英雄的名字,也就在新四军部队、在盐阜区广泛传颂。 八滩王桥战斗结束后,在战斗总结表彰大会上,新四军三师表彰和悼念了抗日英雄大刀王德诚烈士,并号召大家学习他那种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当时在部队和盐阜地区的报刊上,都专门报道了有关大刀王德诚的英勇事迹,他的英勇事迹登在《战斗报》上。1943年9月,《盐阜区抗日阵亡烈士纪念塔落成典礼大会纪念册》收录了欧克撰写的《悼王德诚同志》,从此,大刀王德诚的名字更广传于盐阜地区和苏北平原。
难忘当年好战友
王德诚牺牲距今已经72年了,但是他的战友们和苏北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始终不曾忘记他。几十年来,他的音容笑貌、勇敢机智、才华过人的形象不断在朱鸿、周东葵、王博夫、丁克明(原沈阳军区空军副政委)等许多新四军老战士的脑海中显现。 王博夫,学名王祚厚,1924年3月出生,江苏阜宁人。1940年11月在天赐场(今我县天场镇)参加阜宁大队,194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三师8旅24团宣传队分队长,江苏省农林厅科长,省电网调度所书记、主任,省电力局纪检组原副组长、纪委书记、督导员(司局级)等职。1986年离休。 2003年6月,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三师暨苏北根据地研究分会回访团到苏北回访,专程到阜宁县芦蒲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祭扫。在如林碑群上的24团烈士名单中,王博夫一眼看见了王德诚3个大字,不由一阵心酸,如刺在胸,抚碑痛哭。 王博夫老人又回想起他俩一起在阜宁大队、新四军三师8旅新24团共同战斗的情景。那还是在1940年11月,经早他两个月入伍的本乡同学仲德芳的热情引荐,王博夫参加了时任八路军5纵队司令员黄克诚扩建的阜宁大队政治处宣传队(部队驻今我县天场镇,1941年8月与新四军三师8旅24团部分合编为新24团)。王德诚时任当时宣传队的副队长。他是河北人,当年才23岁,还是一个大学生,他随黄克诚司令员南下来到盐阜,在宣传队专管业务。在天赐场驻军部队排演节目、教歌、演戏等活动都由他负责,《小放牛》《送子参军》《坚壁清野》等小戏、舞蹈现场都有王博夫、王德诚参加排练、演出的身影。 王博夫向本文作者介绍说,王德诚对人热情、关心同志。记得当地11月的天气已经很冷,王博夫报名参加阜宁大队第一天,只穿了两条破单裤,王德诚看到后,在军衣未发前,拿了他自己的一条单裤加穿在王博夫的身上,当时王博夫感动不已,一股亲人、兄长般的暖流传入心房。王德诚教歌、排戏非常认真,当时大家内心里感到他有组织能力、有业务水平,非常敬佩他。 2014年10月15日,97岁的新四军老战士朱鸿和夫人、94岁的新四军老战士鲍虹委派儿子朱宏佑,来到八滩王桥战斗烈士陵园,寻找王德诚烈士墓地,结果无功而返。第二天,他被带到阜宁县芦蒲镇盐阜区抗日阵亡烈士纪念塔,在竖立1700多位烈士英名的碑座上,找到了王德诚烈士的名字。朱宏佑颤抖着献上鲜花、泪如泉涌,他面对着碑座说:“王德诚伯伯,我受父亲朱鸿、母亲鲍虹的委托,专程从北京来看您了,我们永远铭记着您!”
殉国地烈士陵园无英名
本文作者认真查阅了1943年9月新四军三师政治部出版的《盐阜区抗日阵亡烈士纪念塔落成典礼大会纪念册》〈荣哀录〉名册,在该纪念册第108页中发现了24团干教王德诚烈士的名字,第54页有欧克撰写《悼王德诚同志》一文;又在39集团军一一五师345团(原新四军三师8旅24团)的烈士英名录中,找到了王德诚烈士名字;在《阜宁县烈士名录》客籍烈士名录中也查到王德诚烈士的名字;而在《滨海县志》和《滨海县烈士名录》客籍烈士名录中却查不到王德诚烈士的名字;请王桥战斗烈士陵园几位同志,在有烈士墓志铭的48位烈士中查找,也没有查找到王德诚烈士的名字。据陵园工作人员介绍,王桥战斗牺牲烈士不止48位,应该是50多位,是当年战后资料整理不完善造成的。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八滩王桥战斗胜利72周年之际,我们撰写此文,希望能找到王德诚烈士亲人,并能在家乡和牺牲地竖立纪念碑。同时纪念在王桥战斗中献身盐阜的烈士们,盐阜乡亲永远不忘为民族独立而献身盐阜大地的王德诚烈士!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