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创业号角的吹响,催生了一波波创业潮,激发了众多能人通过自己的双手,在创业富民的道路上开拓理想、不断前行。在我县回乡创业人士中,80后女大学生胡海玲是一位传奇人物。她用10年时间从一个月收入只有800元的实习生,成为年收入达60多万元的女强人。近日,记者对胡海玲进行了采访,了解发生在她身上的创业故事。
巧手织锦绣,赚取“第一桶金”
上世纪80年代初,胡海玲出生于东坎镇的一个小村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小时候的胡海玲特别喜欢珠链制品,每当看到漂亮的手工制品时都想自己动手试试,结果每次还真被她折腾得像模像样。周围的小朋友们看到散碎的珠子在胡海玲的巧手翻动下,就变成了漂亮的玩偶时,很是羡慕。 2003年,胡海玲大学毕业后,在常州的一个电子公司上班,刚开始工资只有800元左右。常州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当时的手工加工业非常红火,做服装代加工的人也很多。从中看到商机的胡海玲决心试一试。在经过一番实地考查和走访后,她毅然决定辞职,专心投入手工加工行业。 刚开始没有工人会缝制珠链技术,胡海玲就从老家找了十几个人,亲自带队到厂家去学习,等工人熟练掌握了技术之后,再让她们具体操作生产。就这样,胡海玲和工人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系统学习了服装手工加工业的先进生产流程和管理理念,开阔了视野。 经过3年多的苦心经营,胡海玲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仅加工手工贴片、绣珠之类每年就能赚取十几万元。“当时这个行业销路很好,我们的产品大部分销往上海、苏州、常州、无锡等地,还有一部分销往欧美等国家。”胡海玲这个敢闯敢拼的柔弱女子,用自己的巧手织出了光彩四溢的锦绣人生路。
创办幼儿园,方便留守儿童
“我们村里的留守儿童挺多的,大多数都是爷爷奶奶在家带,附近又没有幼儿园,天气寒冷的时候,孩子们起早上学一点也不方便。”看到周围的乡亲们每天起早摸黑接送孩子去城里的幼儿园上学,胡海玲既难过又心疼,脑海中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应该帮大家解决实际困难,在村里创办一所幼儿园,方便周围的孩子上学。 说干就干。胡海玲将自己做服装加工赚来的钱全部投入到幼儿园建设中。没有场地,就先借用父母的房屋,调整改建,精心装修,分成大、中、小班3个教室,当年秋天村里的孩子就能在家附近入学了。为了让孩子们接受到更好更全面的教育,2010年,胡海玲重新选择合适的场地,对幼儿园进行了全面改造,进一步更新设施设备,改善办学条件,让孩子们在这里生活得更加开心。 如今,胡海玲创办的东三村幼儿园,2012年被验收为省农村合格幼儿园。这里的幼儿从一开始只有十几个人,到如今的100多人,不得不说,胡海玲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努力,这其中的艰辛和酸甜苦辣只有她才能体会到。“小玲子这丫头真的为我们村里办了不少好事实事,我们现在不用每天跑那么远接送孩子上学,孩子得到了和城里一样的教育,大家打心眼里感激她呢!”村民们一提到胡海玲都赞不绝口。
贷款办企业,帮助群众致富
在胡海玲创办的华特电子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几十名工人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生产的红色、黄色、黑色线管堆满了整个操作台,车间内一派繁忙紧张的生产景象。“虽然我是一个下岗工人,但是在这里我一个月可以拿到2000多块呢!”一位正在上班的中年妇女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让人想不到的是,如此如火如荼的一个企业,是记者面前这样一位小巧纤弱的女子创办起来的。原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胡海玲接触到了表哥家从事的电子元件行业。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她看到了其中广阔的发展前景,于是决定拿出全部积蓄,并从银行贷款50万元,创办了滨海华特电子有限公司。 然而,创业之路是曲折的,胡海玲的第一笔订单让本来信心满满的她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由于工人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达不到标准,发出的产品被客户全部退回。面对这样的困境,胡海玲没有气馁,也没有怨天尤人,先后多次到厂家协调解决,最终她的诚意打动了对方。 通过一路的坚持和努力,华特电子公司有了稳定的客户,企业发展步入了正轨,一年的纯收入达60多万元。现在胡海玲的企业,不仅安排了周边30多名留守妇女就业,还使20多个家庭走上了致富之路。“下一步,我们准备进一步扩展业务,壮大规模,争取全年产值达到1500万元以上,安排70名左右的村民就业。”面对未来,胡海玲充满信心。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