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风建设要从头抓起
|
作者:胡军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1555 发布时间:[2015-3-4] |
春节过后刚上班,一些人明显不在状态,“身在曹营心在汉”,精力难集中,学习无心思,对手头上的工作爱理不理、能拖则拖。出现这种松松垮垮不作为的现象,从根本上来看,还是一些人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位,心理上没有调节到位。一些人认为还是正月里,元宵节未过还是年,懒散一点不是错,拖拉一点也正常,慢热一步情有可原。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转。作风的涣散必然影响工作的滑坡。这种上班不在状态的懒散之风,是作风建设中的一种“顽疾”,看似小事,实为机关作风中的“暗伤”,表面上看无碍大事,实则影响到干部的形象、影响到群众的利益、影响到工作的开展。这些现象虽然发生在个别部门和少数人员身上,但滋长了萎靡不振、缺乏激情、懒惰成性的不良风气,养成混日子、求安稳、图清闲的不良心态。长此以往,就会产生“破窗效应”,导致干部在比较中失衡,干实事的干部少了,吹拉弹唱的干部多了,脚踏实地的干部少了,敷衍了事的干部多了,从而败坏整个干部队伍风气。 心态决定状态,开局决定全局。在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整治为官不为的新常态下,机关公务人员更要充分认识到转变作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节后上班作为检验作风建设的“第一关”,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做到人到岗、心到位,把放松下来的精神集中起来,既“收身”更“收心”。要从内心切实增强“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责任感,树立“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坚持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绷紧工作之弦,以最佳的精神状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一年工作中。 从“收身”到“收心”,既要自律,更要他律。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通过健全投拆和举报制度,对干部节后上班情况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监督,为干部穿上“紧身衣”、戴上“紧箍咒”,从而消除官场“逍遥心态”。要建立警示教育和约谈提醒等事前监督提醒机制,加大惩治力度,对自由散漫、工作消极、人在心不在、出工不出力等不作为、慢作为现象,该教育的教育、该批评的批评、该处理的处理,重抓不落实的事,严查不落实的人,切实解决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 作风建设不仅是从严治吏的晴雨表,也是从优选吏的风向标。通过把作风建设引入考评机制,着力推行岗位目标责任管理,强化机关绩效管理,引导干部树立“干得好是本职、干不好是失职”的理念,着力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没差别的问题。加强综合分析研判,全面客观地评价干部,探索形成干部“不称职、不胜任、不作为”的具体认定标准和处理措施,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对那些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庸官、懒官,坚决予以组织调整,树立“有为者有位、无为者失位”的鲜明导向,从而激励干部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