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名垂青史的宋公堤
 
作者:茅庆和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2442 发布时间:[2015-3-2]
    1940年10月10日,由共产党领导的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宋乃德担任了首任县长。当时抗日民主政府面临很多的困难,工作千头万绪,百废待兴。
  尤其是海堤失修,海啸为患。每次海啸都会造成沿海房倒屋塌、田地荒芜、千家万户流离失所的惨景。据《阜宁县志》记载,近百年来,沿海地区先后发生灾难性的海啸达10次之多。1939年的一次尤为严重。那一次,巨浪滔天,铺天盖地,吞没了40多个村庄,3000多人死于非命。
  历史上有过几次修堤,但都是扬汤止沸,敷衍了事。一次是在清朝,河道官借修堤之名,搜刮了老百姓不少银子,结果堤未修好,他却一走了之;国民政府也曾拨款修堤,由于经费不足,加之经办人偷工减料,中饱私囊,最终患根未除,海啸依旧,民不聊生。
  宋乃德县长决心为民排忧解难。他步行百里,在海堤上视察,到百姓家调查,千方百计筹集经费,并郑重承诺,不用群众负担一分钱。1941年5月15日,一场空前的修堤工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宋乃德在奠基仪式上挖了第一锹土以后,万千民工大军,挖的挖,抬的抬,挑的挑,热火朝天,蔚为壮观。
  在修堤过程中,人们看到宋乃德不仅亲临现场指挥,还带头挖土挑泥,更加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经过70多天的艰苦奋斗,1941年7月31日,从头罾至黄河淤槽口长25公里的北堤、黄河淤槽口至扁担港长17公里的南堤,总长42公里,宽21米,高7.8米的大海堤终于屹立在黄海之滨。
  竣工不久,一场少见的大海啸席卷而来,新海堤稳如泰山,安然无恙。
  宋公堤的建成,不仅使沿海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从此不再遭受海啸之害,而且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取得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且不可磨灭的贡献。
  沿海人民无限感激民主政府和宋乃德县长。一首“由南到北一条龙,不让咸潮到阜东,从此无有冲天祸,每闻潮声思宋公”的歌谣到处传颂。人们把这条海堤与宋代范公堤并提相论称为“宋公堤”。1942年冬,为记载修建海堤的艰辛历程,永远铭记宋县长的丰功伟绩,爱国人士、开明士绅杨芷江撰文,著名书法家何冰生书写,顾汝磊篆额,汪周(汪继光)刻石,在海堤立下《宋公纪功碑》。
  文革中,这块碑被红卫兵砸断无法修复,地方政府于建国35周年之际(1984年)又重竖此碑,由著名书法家李敦甫先生重书碑文。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新闻宣传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1106084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