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变“漫灌”为“滴灌”
———我县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侧记
作者:许世兵 沈平 嵇晓雯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1649 发布时间:[2015-1-16]
    以合作社为载体吸纳低收入农户增收模式在全省扶贫系统被重点推介;提高扶贫小额贷款单笔投放额度的创新之举得到省、市扶贫办高度认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经济薄弱村转化的举措在省扶贫开发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社会扶贫等工作得到国务院扶贫办专家组的一致赞誉……
  真扶贫、扶真贫。在新一轮帮扶工作中,我县在省委帮扶工作队的指导扶持下,明确“完善收入账单制度,精准识别帮扶对象;放大点供菜单制度,精准拓展帮扶空间;健全实绩清单制度,精准评价帮扶成效”的“三单”工作思路,将粗放式扶贫转变为集约化扶贫,使扶贫开发工作从“大水漫灌”向“精确滴灌”转变,不断创新扶贫工作“滨海模式”。
  预计2014年全县低收入人口累计脱贫率、经济薄弱村“新八有”达标率分别为76.3%、75%,精准扶贫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户一策分类帮,低收入农户捧上“新饭碗”
  

  昨天,在八巨镇汇群食用菌生产基地,笔者看到20多个大棚一字排开,工人们正忙着将一个个菌包运到灭菌池里加温灭菌。八巨村党组织书记、汇群食用菌合作社发起人宋华伟指着棚子说:“这6个大棚是我们村低收入农户创业孵化小区,每个大棚带动21户低收入农户参与经营,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按每户4000元进行配股,仅生产收益每户可以增收3300元。”入股合作社的低收入农户嵇达成告诉记者:“我在这免费学技术,不仅打工有工资,年底还参加合作社的保底分红,感谢工作队给我们送来了‘饭碗’。”
  精准扶贫的核心是将帮扶资金直接扶持到户,使低收入农户直接受益。我县针对低收入农户的不同情况,提供了包括特色种养业、副业、转移就业等27类到户增收项目,让帮扶资金和项目直接惠及帮扶对象。
  “目前,参加专业合作社的低收入农户全县有1.1万户,实施像汇群这样的互助合作项目42个。对没有加入合作社的低收入农户,我们尊重个人意愿,引导他们从事四青蔬菜、中药材、养猪等个体经营项目,提高补偿标准,项目验收后补偿资金直接上卡,2014年共发放奖补资金1683.92万元。”县扶贫办主任栾茂成介绍说。
    我县对扶贫对象实行分类帮扶、动态管理,提高精准扶贫水平。对有劳动能力的,扶持他们发展高效种养业等见效快项目;出台优惠政策,对吸纳低收入农户就业的企业进行补助奖励,拓宽低收入农户创业就业渠道。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困难户,由政府兜底纳入农村低保予以解决。实施“情倾帮扶·心系学子”教育资助帮扶项目,资助468人,资助总额149.9万元,有效解决了低收入农户子女上学难题。

内生动力被激发,经济薄弱村栽下“摇钱树”
  

  低收入户增收入、村级集体增积累是精准帮扶的两大目标。我县围绕经济薄弱村实现“新八有”目标,充分发挥本村资源优势,盘活村级资产,设置资产增值、股权配置、设施保障型帮扶项目,充分激发其内生发展动力,为经济薄弱村栽下了一棵棵“摇钱树”。
  东坎镇广垛村地处偏僻,缺乏主导产业,群众增收缓慢,集体一穷二白。省委工作队调研后决定扶持广垛村成立农机合作社,补助村集体30万元购买了3台收割机和1台旋耕机,又补助5万用于库房建设。合作社于去年6月份正式成立,如今,这些机械都由合作社承包出去,在秋收、春耕中大显身手。“合作社每年给村里8万元的租金,这些钱一半将用于打卡补助低收入农户,另一半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广垛村党组织书记董仁花告诉记者。
  副县长、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副队长梁志刚说:“我们调研薄弱村的现状,仅仅铺桥修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薄弱的根子在于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我们从每个村实际情况入手,盘活村境内的堆堤、水面等资源以及闲置资产,出租收益。鼓励村集体兴办农机合作社,补贴资金用于购置的农机具出租经营,通过壮大集体经济让低收入农户从中得到更多实惠。”
  项目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搅活了经济薄弱村的一池春水。八滩镇裕民村塘口改造出租、天场镇秉义村党群服务中心一半面积用于超市经营、陈涛镇长吉村闲置校舍整理出租等一个个项目纷纷上马实施。充分挖掘薄弱村发展增收潜能,薄弱村自主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在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的扶持下,2014年全县共实施14个村级资产增收项目,包含党群中心类项目6个,集体资源开发类项目4个,农机合作类项目4个,投入帮扶资金达600多万元。21个经济薄弱村有望实现15万元的经营性收入,甩掉“贫困村”的帽子。
  

创新模式保效益,增收致富端上了“聚宝盆”
  

  在充分总结滨海利群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运作成功模式的基础上,我县再次试水以农村金融为扶贫开发注入新的活力。2014年12月,县立信小额担保公司正式获得省经信委批复,注册资本2亿元,由县财政和省工作队各出资2000万元,为28个经济薄弱村配置股权。通过市场化运作,这28个村和入股利群小贷公司的32个薄弱村一样到年底坐享分红,稳稳端上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为进一步拓宽低收入农户创业致富的融资渠道,更好地实施精准扶贫,我县将有劳动能力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单笔贷款额度由1万元增至5万元,将签订带动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协议的各类种养加专业户、合作经济组织单笔贷款额度由5万元增至20万元。这一举措在全省首家推出,得到了广大低收入农户的称赞。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放额度达2.64亿元,惠及农户18902户。
  在县农业园,6幢钢结构的标准化厂房正在施工,这些厂房的“户主”正是一个个经济薄弱村。栾茂成解释说:“我们用省里的扶贫资金在农业园区建设标准化厂房,作为小企业孵化园,招引禽类加工、蔬菜包装等农产品加工企业。19个薄弱村每村在这里都有1000平方米的厂房,通过统一招商出租,收益年底直接打到每个村的账户,保底年收益10万元。”
  我县还不断创新扶贫开发的思路和方法,在进一步提高帮扶效益上下实功夫。通过政策引导、加倍补偿一定规模特色种植项目,鼓励农户发展规模特色种植。对市场行情较好、收益稳健的养殖项目提高标准补助,进一步引导低收入农户优化种养殖结构,规避价格波动和疫病灾害风险,通过帮扶项目实现稳定收益,确保脱贫增收目标如期实现。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新闻宣传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1106084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