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两个月在全市率先完成全年外贸出口目标任务;1至11月,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38亿元,同比增长20.9%;实现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237.66亿元,同比增长21.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8.66亿元,同比增长12.9%;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33.97亿元,同比增长23.7%,增幅均列全市前三。与经济稳步增长相呼应,人居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幸福感达96.6%…… 今年以来,我县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进一步找准主攻方向,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加速洼地崛起,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转型发展:摆脱传统路径依赖
10月28日,滨海港10万吨级通用码头开港试航;11月25日,中国交建100亿元的滨海港口综合开发项目、丹化集团100亿元的煤制乙二醇项目成功签约;12月10日,中电投协鑫滨海2×100万千瓦火电项目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复。 临近阳历新年,沿海开发一月一喜讯,转身向海、东向出海、拥抱大海的连台好戏,令全县广大干群欢欣鼓舞、心潮澎湃。 走向蓝海,发展海洋经济,我县新常态下加快转型的步伐坚定有力。 瞄准产业集聚,招选推进大项目、好项目。总投资2亿瑞士法郎的馨瑞香原料、1亿美元的东周东盈新材料等重大项目纷纷落户开工,总投资300亿元的中信国安新能源新材料项目加速推进。艾滋病治疗药物制剂、药用辅料及药物制剂、抗类风湿性药物制剂3个成品药项目,1个医药产业研究院项目,填补了滨海成品药生产和研发领域的空白。截至目前,我县拥有医药类企业50家,新医药产业实现集群化、园区化发展,并成功获批国家火炬计划滨海新医药产业基地。城建服务业活力迸发,洲盛国际家居广场、宝丰商博城投入运营,8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入82亿元。“一三五”工程深入实施,195家规上企业实现开票销售208亿元,同比增长20%,企业增长面达67%,新增规上企业13家,预计全年实现开票销售超亿元工业企业60家、入库税收超千万元工业企业20家。一个个精彩纷呈的镜头,一组组令人振奋的数据,一片片日新月异的亮点,讲述了我县转变方式、调优结构,打破传统路径依赖,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的动人故事。 实现从传统化工向新医药、新材料的转型,从分散布局向集中发展的转型,从单一产业发展到产业链模式的转型,从生产基地向产城融合的转型,甚至传统薄弱行业也依靠技改在转型中盘活。通过转型,我县完成了华丽转身,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质态不断提升。
绿色发展:走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瓯华公司的固废,卖给吉华公司作为原料;吉华公司又把硫酸直接卖给隔壁的福泰公司作为原料;福泰公司把生产钛白粉的下脚料卖给海通公司作为原料,不但实现了“变废为宝”的资源再利用,也促进了环境保护的改善。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我县积极推进循环化改造和清洁生产,推进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在资源利用上尽量做到“吃干榨尽”。许多企业收到回报,增加了可观的效益。吉华公司投产以来,按照“循环-发展-清洁”的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每年通过资源减量化、循环化、再利用,可增加效益上千万元。目前,公司拥有年产33万吨硫磺制酸余热发电项目、余热回收项目、年产4万吨H-酸项目和年产3万吨活性染料技术等循环经济项目,实现开票销售16.8亿元、入库税收1.97亿元。 推进绿色发展,首先从存量企业“绿色化”上破题。严格执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强企业减排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研发引进和推广,有效降低能源消耗。低碳、循环发展成为我县企业青睐的路径。 我县还在增量企业“绿色化”上施策。提高招商门槛,对每一个外来项目一律先买“环保票”,后上“营运车”。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建成苏北生态产业集聚区和全省低碳化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以高端的绿色增量来稀释现有低端存量,打造绿色“增长极”。 “我们将项目作为企业未来发展、上市的主体,打造成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节能环保装备生产和研发基地。”节能环保整装设备项目投资人、深圳捷晶能源科技公司董事长代超说,这个项目总投资2亿元,用地100亩,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主要为各类企业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持。 我县还淘汰小化工、小造纸、小印染、小塑料粒子加工等落后产能,对重点污染源实行动态监控。量减效增,化工行业销售比之前大幅增长。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4.15%,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05%,绿地率37.14%,城区人均绿地面积达12.12平方米;各类公园遍布城乡,“城在林中,人在绿中”……在滨海,绿色发展不是为了好看,而是成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普通人共享成果,提高幸福指数。
创新发展:争当改革创新先行县
设立“三重”项目审批代办窗口,统一受理申请。需要委托代办的,由窗口免费代理,实行项目咨询、完善资料以及代办相关证照手续等全程代理服务。“三重”项目以及其他重大重点项目一律实行“快速通道”审批模式,推行“快速审批、联合办理、特事特办、及时会办、跟踪督办”的无障碍行政审批服务方式。实施“三重”项目审批代办帮办服务和“快速通道”审批服务的同时,我县推行“一费制”“零费制”“容缺预审”和“并联审批”制度。办理审批事项的企业普遍反映,新的审批运行方式压缩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今年,我县精准发力、真抓落地,奋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上走在前列,释放改革“红利”。着力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推进简政放权,加大行政审批事项减、转、放、免力度,设立权力“正面清单”,动真碰硬地应减尽减、应放尽放、应合尽合、应快尽快;设立“负面清单”,做到目录之外无审批,全部取消县级非行政许可事项。 近日,流体装备产业园成功获批国家火炬滨海流体装备特色产业基地,这是继国家火炬滨海新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滨海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基地之后,我县获得的第3块国字号“金字招牌”。3大产业成为国家级产业基地绝非偶然。 “创新是第一驱动力,提供强大的支撑。”园区人这样说。拥有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国家技术转移(滨海)分中心、南大滨海低碳产业研究院等5家重量级公共研发及产学研合作平台,2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打破国际垄断的环保新型材料CS-12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MACM高分子合成材料……沿海工业园始终致力于创新,积极推动各类创新要素的整合转化,建起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新装备为支撑的创新体系。 理念创新、科技创新、平台创新、服务创新,我县创新发展千峰竞秀、百花争艳,跨越崛起的正能量更足。 人才是创新持续不断的源泉。坚持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海外英才引进作为重点,着力打造创新创业高地。今年,我县仅以第四届沿海发展人才峰会为契机,组织开展“招才引智百日会战”活动,就签约引进52名高层次人才,其中“千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3名、“双创”领军人才26名。 改革创新,正为滨海插上腾飞的翅膀。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