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个小代表的故事
|
作者:徐忠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1565 发布时间:[2014-10-24] |
1944年夏天,“盐阜区抗日军民劳动模范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在阜宁县罗桥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一千多位代表中,有3名年纪较小的代表,他们平均年龄才14岁。这3名代表不是抗日根据地群众选出来的,而是当时兼任苏北抗日根据地总指挥的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特别邀请的“特邀代表”。黄师长怎么会邀请他们参加大会呢?这还得从八滩发生的一件事说起。 1943年春节期间,日本侵略军集中两个师团部分兵力和两万多伪军,采用南北两路 “分击合围”的战术,扫荡我盐阜抗日根据地,在正月十三凌晨占据了东坎后,又马不停蹄地连夜扑向八滩。根据地人民配合新四军24团通过王桥战役,消灭了侵犯八滩的日伪军,赶走东坎以北大片地区的敌军。八滩距离东坎敌据点虽然较远,敌军扫荡次数也少了,但日本鬼子仍然不时派遣特工到这些较远的农村、集镇刺探情报,有时甚至派飞机来轰炸。为保证安全,当时八滩集市都分散开来,学校也不能正常上课,儿童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田野里的“游击”教室里学习,他们在新安旅行团大姐姐、大哥哥的帮助下,学会了执行站岗放哨、盘查行人、传递情报等任务。 黄师长特邀的3个小代表是阜东县八滩小学六年级的学生。1939年春节期间,八滩小学原来三圣庵的校舍被日寇放火烧光。周边群众帮助师生在靠近南大桥一处油坊的宅基地上,用碎砖瓦砾搭建起临时校舍。南大桥下的这条河,是八滩通向外地一条重要的水路运输要道,环绕八滩一圈,水流冬夏不息,是八滩圩河。圩河上有一座三孔大桥,这座大桥是八滩的南圩门。过桥向西不到100米就是通往东坎的公路。为了适应当时的战争环境,阻碍日本鬼子军队进街,当地群众拆去了三孔当中的一孔,拆去的一孔用一块长一丈多、宽仅有一尺二寸的木板搭在上面。 一天,八滩小学六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在教室内参加期中考试,其他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到农村去“打游击”。儿童团派团员于广维、洪林、吴荣3名同学,带着麻绳、木棍两件“武器”,到南大桥上站岗。大约在上午9点钟左右,从西面大路上顺河边走来了3个人。他们走到桥的南头,转弯向桥上走来,准备过桥到街上去。走在前面的一个人,身披盖住脸膛的斗篷,穿着短衣,戴着一副浅色眼镜,皮肤白净,年纪可能在三四十岁左右。后面跟着两个人,一个穿着灰色长袍,个子不高,长袍的前摆塞在腰间的深蓝腰布里,形成前短后长的样子,年龄约二十二三岁,头戴礼帽。另一个是粗壮的大个子,穿着一件浅灰色短褂,腰间勒一条蓝腰布带。这3个人既不像本地人的穿着,又不像农村赶集的农民,这引起站岗的3个儿童团员的怀疑。 等这3个人走过了桥中央那截木板,小吴荣快速地走到了他们身后,用木棍将他们堵住,于广维站到这3个人面前,询问道:“你们是从哪里来的?”那个穿灰色短褂的连望都没望他一眼,用手向西边大路一指说:“从那边来的。”“那边是哪边?”“是南边。”3个儿童团员心中同时起了疑团。手指那个方向明明是西边,他们却说成是南边,而且口音不像本地人。于广维又问:“你们的家在哪里,到哪里去,有没有路条?”戴眼镜的说:“有,有。”说着那矮个子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张路条,交到于广维手中,于广维接过那张纸仔细一看,觉得不对头,交给了洪林,洪林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很工整地写着:“兹有我乡3人,出门做生意,决无不法行为,希沿途军民查明放行。”他们看了这张路条,心里起了疑,这哪里是我们民主政府开的路条,这里面肯定有鬼。洪林指着路条对戴眼镜的人说:“这张路条是假的,无效。第一,我们抗日民主政府开的路条盖的是长公章,你这是鸭蛋章。第二,没有写明是哪县哪乡人,到什么地方,做什么生意。第三,最重要的是没有你们名字,不管哪3个人都能用,这能行吗,又没有限定期限。”戴斗篷那个矮个子有些不耐烦,大声喊道:“怎么这么麻烦,如不放我们进街我们就回头,转到东门进街。”前面那个人伸手拦住矮个子说:“别着急,好好说嘛。”这时,3个儿童团员发现这3个过路的人腰间都有一块硬邦邦的东西,那分明是盒子枪,这让他们有点紧张。小洪林赶紧向于广维使了一个眼色,这个眼色是他们岗位哨的暗号。于广维得到了小洪林这个暗号,立即调转身子,掏出了口袋内的哨子,一边吹着急促的哨音,一边向学校跑去。正在考试的学生们听到这个急促的哨音,知道大桥头出现情况,立即停止了考试,都跑出了教室。于广维跑到学校北面关帝庙的新四军驻地去请新四军出来支援。洪林和吴荣连推带搡地将这3个过路人带到了学校,小洪林在前面跑到了学校院子里,把情况向校长作汇报。此刻,驻在关帝庙的新四军七八名战士拿着枪在连长带领下迅速跑步赶到学校,他们到学校门口向天井一望,见几十名学生围住了3个大人。连长估计这3个人肯定是学生们说的“3个日伪特工”,但当他走近一看,立即对其中戴眼镜的人行了一个军礼。 连长对校长说:“校长,小朋友们误会了,这3个人不是日伪特工。”他指着戴眼镜那个人说:“他是我们新四军三师黄克诚师长。”同学们都愣住了。黄师长拿下戴在头上的斗篷,向大家挥一挥手说:“同学们辛苦了!”校长拉着黄师长的手说:“首长,真对不起!学生们的误会妨碍了您的公务。”黄师长哈哈大笑,握着校长的手说:“小朋友们做得很对,他们对有怀疑的人,不管什么人都这么认真负责,值得表扬,我要《盐阜报》派人来采访你们,让根据地的儿童向他们学习。”接着,黄师长要秘书记下学校的名称和这3位小朋友的姓名,并问3位小朋友:“你们今天这样的勇敢、机智,是谁教你们的?”3个人异口同声地说:“第一,是我们的老师。第二,是新安旅行团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他们个个都是抗日英雄。”黄师长又是一阵哈哈大笑说:“你们是抗日根据的小英雄,如果根据地的儿童都像你们这样,日本鬼子就快完蛋了,抗日战争也能早日胜利!” 1944年,阜宁县召开“盐阜区抗日军民劳动模范战斗英雄代表大会”,黄克诚司令员派人把八滩小学的这3位小同学请到罗桥开会,在会上,他们见到中共华中局的很多首长和《把一切献给党》的作者吴运铎。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