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文明,构建和谐家园。近年,我县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大力实施生态优先战略,打造绿色滨海、美丽滨海,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水绿生态”画卷在滨海大地徐徐舒展开来。
生态创建照亮绿色转身
我县淡水资源、森林资源丰富,拥有灌溉总渠、入海水道、射阳河等河道水系,通榆河、中山河两条饮用水源河道,兼有江、淮等水系补充,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4.15%。针对这一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县委提出以生态示范创建为抓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今年确保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再通过持续的努力,创成国家级生态县,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生态创建”带来了“道路自信”,更促进了转变发展方式的突进。 实施生态功能区划。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合理划分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根据辖区内不同地域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制定经济政策,确定发展模式。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严守生态红线。 着力发展生态经济。严格控制高能耗项目,坚决不要高污染项目,优先支持高端项目。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到做强优势产业、培育打造新兴产业并重,努力建成苏北生态产业集聚区和全省低碳化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进一步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着力拓展农业的产业、生态、文化功能,丰富现代农业业态,提高现代农业综合水平。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绿色商贸、绿色物流为重点的服务业,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新型产业结构。 强势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执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强企业减排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研发引进和推广应用,统筹做好建筑、交通、商业等领域的节能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 水绿宜居县城赢得市民口碑
昨天早上5点多钟,天刚刚亮,家住江南新城小区的市民倪大爹,就一路小跑来到西湖公园压腿。63岁的他告诉记者,西湖公园建成后,每天来公园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就成了他的“必修课”,那旖旎迷人的自然风光和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让人陶醉。 比起经济的快速增长,滨海人更为自豪的是一幅市民生态幸福“路线图”:三湖连城,公园开放。这几年,我县大力构筑和谐的生态人居体系,形成了南湖、西湖、清水湖“一城三湖”的特有风貌,建成了4个亲切自然、视觉通透的开放式综合性公园,统一的水绿色调、共同的惠民情怀,让市民真正享受到了美好的生活。 清水河风光带是另一个让市民向往的地方。每天清晨或傍晚,围绕城北清水河作“亲水活动”的市民有很多。碧波粼粼,青翠欲滴,市民沿着河岸漫步、观光、拍照,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目前,我县正积极推动响坎河、师苑渠等河流整治,实现“水清岸绿、鱼虾洄游、环境优美”的目标。 绿网交织,人在绿中。坚持造林绿化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大力实施造林绿化重点工程,着力构建农村森林化、城镇园林化、道路景观化、园区生态化、林业产业高效化的城乡绿化新格局。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05%,绿地率37.14%,城区人均绿地面积达12.12平方米。 全方位生态建设赢得市民口碑的同时,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县城……
环境优化催生城乡蝶变
葱郁的树木、洁净的街道、清澈的河塘……走进界牌镇条河村,到处是焕然一新的景象。村党总支书记张井红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村里的环境很不好,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群众有意见,通过整治,村庄变美了,村民们住得也舒心。”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我县着眼生态和谐家园建设而开展的一项重大行动,重点是加快村庄整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一池三改”工程,进一步探索建立村庄环境、绿化管护、路道清理、河道保洁“四位一体”的环境长效保洁管理机制,大力推进星级康居示范村建设,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美丽乡村。 改善农村面貌的同时,我县出新县城形象,组织开展农贸市场、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建设工地等专项整治活动,突出抓好城郊结合部环境整治,提升环境秩序管控水平。 良好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加快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强化重金属污染防治,开展交通干道沿线环境整治,创建生态镇区、村,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等,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有效净化城乡环境,推动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据统计,去年我县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为325天,良好率达88.8%;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县城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3.9dB(A),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等级为“较好”,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91.2分。 “生产空间更加集聚集约,生活空间更加舒适宜居,水绿生态成为最好的资源。”今后几年,我县将以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继续坚定走生态发展之路,既是为了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也是为了保障改善民生,打造百姓福地。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