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四月天,正是梨花盛开的时节,滨海县农业园生态果林景区里,数以万计的梨树吐蕊绽放,争奇斗艳,景色格外美丽,吸引了省内外许多慕名而来的踏青者。 4月6日,滨海籍著名书法家管峻一行来到家乡的梨花园里赏景留影,与他同行的还有生活在外地的滨海籍当代艺术家、书画名人顾宝新、林彬等人。不仅如此,他们通过座谈、走访等活动,在滨海展开了一段充满温情的寻根、感恩之旅。 “春风书苑尽芳菲,挥毫落纸如云烟”,滨海书画界人士以这样的诗句来形容书画艺术在滨海的盛况。确实如此,在县委、县政府全力打造“艺术之乡·书画名城”的大背景下,滨海的大街小巷、公园、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随处可见书画艺术的踪影。 滨海的书画艺术人才辈出,无论是从滨海走出去的管峻、顾宝新、林彬、刘春,还是留守家乡的周崇华、范广仁、陈立民、顾正军、李世晋等,都正值艺术的巅峰期,在国内具有很大的影响。为什么经济发展并不超前、历史文化也不算悠久的滨海会出现这么多优秀的书画家?为什么苏北小城滨海,会有这么浓浓的艺术氛围? 现代快报记者通过走访,对诸多问题都找到了答案。
梨树花下偶遇“崇拜者” 滨海县农业园生态果林景区位于古老的废黄河畔,在滨海县城西北部。每到春天,延绵数公里的桃花、梨花、苹果花竞相开放,芳香沁人,是人们春游度假的好去处。 今年清明节期间,现代快报记者有幸和滨海籍的书画家们一起从南京赶往他们的滨海家乡,见证了他们的寻根、感恩之旅。4月6日上午,滨海阳光明媚,天空更是万里无云,大家一起相约来到生态果林景区。走进梨园,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景,连绵数里,梨花覆盖着广袤的田野,令人陶醉。在花海里,不仅使人觉得心旷神怡,更让人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和多姿。 美景吸引了前来踏青的人们,他们三五成群,尽情饱览着美景,竞相拍照留念,定格这如画美景。“他不是管峻嘛,可是我小时候的偶像啊!”在花海中,一位从滨海县城举家来看梨花的宋先生认出了管峻。他告诉记者,在他的印象中,管峻在20岁出头的时候就在县文化馆搞个人书画展,才华横溢,“当年我只有12岁,好羡慕他这样的天才书法家,如今,他经常回滨海老家进行学术交流,对我们家乡的书画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如今的滨海大街小巷无不透露出浓浓的书画艺术气息。记者漫步在县城港城路上的正鑫小区,几堵石头墙横卧在小区大门南侧,上面都刻有文人墨客诗句。物管人员告诉记者,开发商是浙江人,受滨海当地书画人士的启发,他舍弃了几套门面房的位置,搞起了文化墙,“这里的房子很好卖,开盘没多久就卖光了。” 在海滨大道和富康路交界处的景湖小区,里面合欢、茶梅等植被绿色葱葱,开发商不仅装点了文化长廊,还专门开辟了公园角,围墙上还专门刻上了李敦甫、管峻、周崇华等滨海籍书画大家的介绍。记者在一些酒店和公司的醒目位置看到,大多都悬挂着高雅大方的书画作品。 “滨海百姓们对书法情有独钟,男女老幼都能亮出一招、露出一手。”在滨海县新闻宣传中心工作的郭先生告诉记者,在滨海,春节期间看春联、比书法是一桩雅事。平日里的开业庆典、红白喜事等,人们均喜欢请名家题辞,写上一副对联渲染气氛。许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喜欢邀请书画家创作作品悬挂在单位,提升单位的人文素养,而茶楼、酒肆、店堂、商铺更是弥漫着书法艺术的墨香。 书法艺术之乡名家辈出 “滨阜响,穷的叮当响。”在滨海,许多年长的人都记得这句顺口溜。由于靠近黄海滩涂,自然环境恶劣,滨海县一度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洼地。虽然历史并不悠久,但是期间不少有识之士兴教办学,短短数百年间,这片荒芜之地便出了不少举人、进士,誉满盐阜大地,名闻海内,其中不乏书法名家饮誉书坛。庞友兰、沃朝阳、钱石如、李宗绛、杨润吾、庞曾以、张晓山、马公鲁等名闻书坛。 抗战时期,书家庞友兰、杨芷江等人与刘少奇、陈毅、黄克诚等诗词唱和、字画交流,成了不朽佳话。早在解放初期,滨海就在苏北率先成立了民众艺术馆,辟建了千米书画长廊,极大地激励和引导了书法创作活动。这使滨海大地上积淀了肥沃的书法艺术的土壤。 由于条件艰苦,当初许多书画爱好者们也吃尽了苦。“每天要走30公里到县文化馆学学画画写字,很辛苦。”以画猫而闻名的画家顾正俊老家在滨海县八滩镇,虽然离县城较远,但受到顾乃深和李敦甫的影响,他一直坚持了下来,“那时我不到14岁,能把自己的毛笔字和连环画带给师傅指点,是非常开心的事。” “这跟盐碱地上的盐蒿草精神一样,顽强地生长。”于是,滨海县书画艺术继者鹊起,佼者辈出,世代相承。从这片贫瘠土地上走出去的书画艺术家有管峻、顾宝新、贺野、王兆荣,徐耀、张振声、林彬、杜逊贵等,市县内有李敦甫、周崇华、金城君、孟怀良、范广仁、顾正军、李世晋等一大批书画名家。他们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行业。 1996年,滨海县被命名为江苏省唯一的书法艺术之乡,2005年又相继被命名为“中国楹联之乡”和“中华诗词之乡”。当前,书画艺术已经成为滨海人民文化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全县现有国协会员18名、省协会员40余名,书画队伍超过万人,参与书画培训的有8万多人。“县城人口20多万人,书画人口占到了二十分之一。”据滨海县文联负责人介绍,这1万多人的书画队伍是经常参加书画方面活动的人。 女书画家们撑起一片天
在滨海书画界,还有一个女性团体。“也许跟男性书画家的成就相比不算什么,但绝不能忽视她们的力量。”滨海县青年书法美术协会主席周荣庭说,和男性书画家相比,女书画家们更不易,她们要照顾家庭和孩子,要克服许多男尊女卑的落后思想,家庭和社会的不理解,往往使得她们脱不开身,阻力很多。 据滨海县青年书法美术协会统计,近年来在从事书画创作、研究教学、交流方面的人群中,有将近20%是女性。滨海县文化馆馆长助理火小雁出生于1976年,受父母影响,她小时候就喜欢写写画画,5岁时书法作品就在县里参展获奖。后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1996年分配进滨海县文化馆工作。 “因为工作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一度把书画爱好丢在了一边。”因为缺乏人手,火小雁被安排从事播音主持及文艺表演方面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身上的“枷锁”逐渐卸去,她又重新拿起心爱的画笔,“现在经常送戏下乡,除了工作,我几乎都在练字画画。”目前,火小雁50余幅书画作品在省、市、县参展、发表、获奖,被推崇为盐城市美术界青年精英。 和火小雁相似,曹琴小时候受哥哥曹干的影响,对书画情有独钟。1988年被分配到印刷厂做包装设计,业余时间再画画,可因为工厂效益不好,她很快就下岗了。后来又开干洗店,但熨衣服的熨斗太重,一个女子根本拿不动,后来又改行开小礼品店。“在店里闲暇时我也画画,被一个顾客看到了。”看到曹琴的画后,这位顾客非常感兴趣,就提议让曹琴开书画培训班,他就让他儿子来上课。“没想到这位顾客第二天真的把儿子带到了店里跟我学画画。”如今曹琴在滨海县城有两个培训点,最多的时候教300多名学生画画。 “我现在成了专业画画的,每天至少10个小时,家务活都是老公干,我都不问了。”曹琴说,因为自己画的是宋画,非常费时,需要耐心,最长的一幅参展画,她画了3个月,在省里的比赛中也取得了好成绩。 不仅如此,滨海县初级中学的老师陈丹萍、自己搞书画装裱的周玉萍,甚至在电影院卖票的庄梦蝶,近百人在书画方面都很有天赋,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她们或多或少地在影响身边的人。”滨海书画院院长顾正军表示,每年“三八”节期间,女书画家们都会聚在一起搞展出,秀秀各自的特长才艺,为滨海的文化事业贡献她们的力量。
书画培训办得有声有色 受书画大环境的影响,滨海中小学的书画培训也办得有声有色,不仅绘画,各学校很早就将写字课也列入正常教学程序。据滨海县教育局负责人介绍,全县所有中小学都把写字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有专职教师和固定课时。“班班有兴趣小组和书画专栏,还不定期地举行书法比赛。” “近年来,滨海中小学生已有几百幅作品被各级报刊刊登,十多名儿童获得过全国金奖。”每年在县实验小学操场上都会举办滨海县小学生千人书法大赛,近千名艺术新苗一展身手,场面壮观。不仅如此,滨海港镇第二中心小学自编书法教材,系统教学书法,被省教育学会评为“中国书法(写字)特色学校”。 据统计,仅2005年,全县参加高考的学生5100多人,其中报考艺术类的就达1200多人,被北大、清华等名校录取的书画特长生达10多人。 校外的培训机构也毫不示弱。记者在滨海县城和一些镇区的学校附近看到,各式毛笔字、钢笔字和铅笔字方面的书法培训,儿童画、国画的美术培训点比比皆是。在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东侧,在一个名为“淮东书画院”的培训中心内,记者注意到一楼教室的墙上挂着醒目的大标语:写好字、提素质、做好人。淮东书画院负责人张天宇告诉记者,他今年租赁了600多平方米的地方,投入了几百万元在少儿文化培训上,还聘请了几位滨海的书画家给孩子们上课,“滨海的书画艺术氛围很浓,学的孩子也多,所以几年前从其他行业转过来的。” 不过张天宇也有担心,“现在这行饭不好吃了,滨海的少儿书画培训机构太多,光县城就有几十家,每个乡镇都有几个,大家拼的就是实力和教学效果了。”据记者了解,社会上不少精通书道的热心推广书画的滨海书法家也纷纷办学办班。在滨海县城就有“紫石斋”、“曹琴画室”、“芦花草堂”等等。 除此之外,书画教育和培训不局限于中小学生。滨海县文化馆常年开办书法培训班,临帖习练,循序渐进,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盐城书画函授学院滨海分校,办学以来,招收书法大专班和中专班,培训学员一千多人,其中有250人的书法作品在国家、省、市大赛(展出)中获奖;县老年大学始终把书法教学作为主要课程常年培训,十多年来培训学员近千人。 值得一提的是,为提升办班层次,滨海的许多单位和乡镇还聘请中国书协、省书协会员周崇华、臧科、范广仁、李世晋、陈立民、顾正军等担任辅导老师。上述众多名家每人都积极带徒培养,摹仿临帖,系统授教,带出了一批门生高徒。滨海县书法函授大学自1987年创办以来,共培养1500多名具有专科水平的书法爱好者,有一百多人成为各级书协会员。通过不断办班培训,使书法爱好者的书法技能有了很大提高。
无声世界里的书画长廊 有声的世界里,书画成了孩子们的一种乐趣和爱好,对于聋哑孩子们,又该如何发掘和发扬呢?惠开永是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如今是滨海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从小就喜好书法的他毕业后选择到特殊教育学校做了一名特教老师,教聋哑等身体有残疾的孩子们学习书法。“每届都有爱好书画的孩子,我的责任就是尽我的力量来教好他们。”惠开永说,除了沟通困难外,其实聋哑孩子学习书画也有他们的长处,“听觉没了,但视觉更敏锐,观察能力很强、很细。” 学校四楼的画室内,教室的墙上贴满了孩子们自己的作品,几位聋哑孩子正在上书画课,虽然笔画显得有些稚嫩,但学习起来表情严肃、认真。“我非常喜欢画画,已经学了几年了。”通过老师的手语翻译,记者和一位七年级的小女孩进行了简单的交流。据介绍,小女孩今年17岁,名叫严露露,是滨海县滨海港镇木楼村七组人,是先天性的聋哑,因为喜欢画画,加上自己的天资和勤奋,成为了这群聋哑孩子中的佼佼者。 “听障学生一年级学儿童画,从四年级起学习毛笔书法和国画。”据学校副校长尹祝琴介绍,滨海县特殊教育学校现有学生138人,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对象有听障和智障学生,每届都有二三十人参加书画兴趣小组。值得骄傲的是,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加强对师生的书法教育。目前,师生中有省书协会员1名、省青年书协会员1名、市书协会员2名、县书协会员16名。师生作品多次参加各级各类的书法展览或评比,学生中有60人次获省、市、县书法绘画比赛一等奖。 在校园里的大路上,记者注意到了路边上的画廊,里面陈列了许多书画作品。“这可都是我们学校的师生们创作的,优秀的作品才会选用,孩子们都以上橱窗为荣。”惠开永自豪地说。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充分展示了特校孩子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展示了“特教人”那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特殊孩子的真诚。 “每两个月我校橱窗里面的书画就要换一次,师生们都重新创作。”不仅如此,每年“助残日”期间举行的师生“书画手工作品展”都要在橱窗里展示。“当然,这些作品还有稚嫩的一面,希望全社会给他们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引导、多一些扶持,让无声世界里的孩子也能含苞怒放。” 个体老板投资数千万办美术馆
滨海艺舟美术馆位于滨海县城东,远远望去,一个陈旧的大烟囱高高竖立,滨海发电厂旧址,从门口根本看不出有艺术馆的“范”。走进美术馆,里面豁然开朗,一个高大宽敞的展览区正陈列着许多名人的字画,一些居民正在驻足欣赏。一直走进去,一些艺人的工作室被一间间隔开,屋子外面有假山、花鸟树木和凉亭,散步锻炼的居民穿梭其中,俨然一幅春季的人文美景。 “这里面可有文化亮点了。”一位在里面徒步锻炼的刘大爷笑着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这里是滨海的老发电厂,可是后来关闭了,一直废弃不用,大门紧锁,里面杂草丛生,连伸腿的地方也没有,成为县城里脏乱差的地方,“这两年经过装潢改成了美术馆,里面不仅环境好,还经常搞书画展。”如今,刘大爷每天都会带上老伴来这里散步,顺便还能看看书画展,陶冶自己的心情,感觉很好。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滨海艺舟美术馆的投资人名叫陶福岗,是一位60岁的个体老板,他的办公室在美术馆南面二楼,走进一看,里面的书画装裱非常有格调,办公桌椅、茶具都是古色古香的。为何投资把废弃工厂改成了美术馆,陶福岗向记者介绍了他与书画艺术的一段情缘。 陶福岗的老家在滨海县八滩镇农村,小时候受到家庭和环境的影响,他就非常喜欢书画,可是高中毕业后为生计忙碌,一直无暇顾及。1977年,考取汽车驾照的陶福岗在当地的酒厂当了一名司机。“一天开下来很累,也没有时间拿笔练字画画了。”1989年,陶福岗被分流到了县自来水公司工作,两年后,社会上流行搞“三产”,陶福岗通过自己的努力,开了自来水公司和一家汽修厂。 当时从国有企业下海,许多人都说陶福岗是个傻子,可陶福岗把企业越办越好,后来还办了加油站和汽训队。随着自己的事业越做越大,陶福岗开始重拾自己儿时的喜好,晚上也提笔练习,还参加一些书画展,也慢慢结识了滨海的书画名人周崇华、陈立民和顾正军,请他们教自己学书画,一来二往便成为了好朋友。 2011年,陶福岗和顾正军等人去邻近的阜宁县庙湾古城参观游玩,看到当地的许多文化协会和书画创作室都集中在里面,便于大家相互交流学习,于是几个滨海的书画家就随口说了句:“陶总,你不能在滨海也搞个文化园,让我们也聚在一起嘛!”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回去之后,陶福岗翻来覆去睡不着:“到哪里找这么大,而且合适的地方呢?” 陶福岗突然想起自己曾在1997年前后花了近千万元竞卖下的老发电厂,有60多亩呢。地方是有了,如何进行改装?陶福岗在听取书画家们意见的同时,也去上海、南京一些类似的艺术馆参观学习。一切就绪后,陶福岗从外地聘请了专业承包队,进行装潢改造,“拆除的难度很大,爆破又影响安全,拆4个煤斗就花了80万元,费时一个多月。” “当时家人和亲友都不理解,他们又说我傻。”执拗的陶福岗花了近2000万元对旧厂房进行改造,给书画家们留了创作室、休息交流区,连硕大的展览区都是免费给艺术家们使用。如今这里不仅成了书画家们交流的场所,也成了滨海县老百姓休息游玩的好去处。“投资文化园虽然还不赚钱,但我年轻时下海赚钱了,回报社会是应该的。”陶福岗说,年纪大了还能重拾儿时的爱好和梦想,如今自己非常满足。 在滨海,有许多像陶福岗这样的社会精英和个体老板热衷投资文化产业。顾正军说,受大环境的影响,许多私人老板对书画艺术情有独钟,他们的热爱也带动自己的事业转向文化产业,同时也繁荣了全县的书画市场。目前书画培训、装裱、销售自成一业,产业链初步成型,县内共有20多家书画装裱企业、10余家书画销售公司。 协会活动促进书法繁荣
滨海的书法艺术之所以传承不息,日益繁盛,除了老艺术家们的辛勤耕耘外,与协会组织机构健全、活动经常不断不无关系。“当年滨海书画界一盘散沙,一个人也成立了协会,有好几个所谓的联谊会、研究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滨海书画家协会主席周崇华告诉现代快报记者,1999年,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滨海县第一个书画方面的协会,即滨海县书法美术协会,后更名为滨海书画家协会。 据介绍,当年从滨海县粮食局局长位置上退休的周崇华被推选为主席,李敦甫、管峻等3人为名誉主席,理事30多人,会员达1000人左右。随后在书画家协会的组织和引领下,滨海的书画家们集体活动增多,大家一起办展览,利用春节、国庆甚至周末走进工厂、学校、敬老院,到农村、单位采风,相互学习交流之风盛行。 据不完全统计,仅1999年至2009年的10年间,滨海县举办的书画展览和其他书法宣传推广活动超过几百场次。每年春节,全县书法名家和书法爱好者都自发主动的开展对敬老院、老党员、老模范 “赠春联,送温暖”活动,现已成为滨海春节的一大特色和亮点。银行还把“送春联”作为吸储的手段,加强与储户联系。县文化馆每年都举办“迎春书画展”,丰富春节文化生活。 自滨海县书法美术协会成立以来,加入县、镇区书美协会的达3000余人,全县书法教育基地10余个,目前拥有滨海县书画家协会、书法家协会、诗词楹联协会、中国书画研究院苏北分院、青年书美协会、滨海书法艺术研究会、李敦甫书画艺术研究会等各类研究会、社群组织近10个,同时各镇区均成立了书法协会。这些组织的成员不仅潜心书法创作,同时又悉心传艺,培养新秀。 “一刻也闲不下来,现在正在忙‘五四’的活动。”据周荣庭介绍,每年除了参加各种书画展外,他们在“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等期间,举办针对性的活动,为滨海的书画发展培养和挖掘后备力量,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实我们也能从中共同进步。” 书画艺术在交流中得到切磋提高。滨海县文联负责人称,近几年,滨海邀请南京的赵绪成、尉天池、言恭达、王正明、王岚等书法名家来滨多次授艺,举办“迎新春滨海·淮安两地书画联展”、北京农业展览馆、全国诗词之乡书画展。除了引进或联办书画展览外,几年来,还举办了范广仁、周荣庭、杜以春、王汝海、嵇元照等人的个人作品展,激励作者,交流书艺。 妙在心手肆意为,笔底春风亦醉人。周崇华说,在省一级展览或赛事活动中,滨海作者的作品都是重头戏,每次均有大奖被滨海人夺得。从1998年至今,滨海县的书法作品在国家级获奖或展出的就有200多件、省级100多件,出版书画集20余部。2009年,在《文化部关于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决定》中,国家文化部首次以部门规章形式确立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命名,滨海县以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书法县”。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滨海籍在外的书画家们犹如这梨花,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生根发芽,他们和滨海当地的艺术家们一起,通过书画艺术平台,推出了滨海书画这一城市名片,通过书画交流,进一步弘扬了滨海书画艺术,使得“艺术之乡·书画名城”的口号喊得更响亮。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