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獐沟中学举行中考体育全真
 · 我县各中小学校重视体育教
 · 于利祥《人生赋》及两篇评
 · 于利祥旅行诗歌欣赏
 · 沙浦村:产业强村,让群众
 · 我县87万亩水稻开镰收割
 · 全国和全省春季农业生产视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上篇)
 · 巴比伦古国追踪 (下篇)
 · 工业园招商引资势头强成效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 正文

群众满意是验证实效的关键
———四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作者:本报评论员 来源:滨海日报 浏览次数:1575 发布时间:[2014-3-5]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中央和省、市反复强调,要以良好的作风、认真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明的纪律,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我们一定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把活动组织好、推动好、落实好,坚决避免前紧后松、虎头蛇尾,确保活动不虚不偏不空,不走过场,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问政问需于民是活动取得实效的前提。问政于民方知得失,问需于民方知冷暖。群众评价干部,不在于其说了多少,更看重其做了多少,一个只会坐而论道、指手画脚的干部,群众肯定是不欢迎、不满意的。只有对群众充满感情,下得去、干实事,才会受到群众的拥护和肯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从党员干部尤其是机关党员干部不愿下基层、不会下基层、不能和老百姓真切交流、不会做群众工作等几个关键问题入手,督促和引导广大机关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下基层、接地气,学会如何和老百姓打交道,学会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真实掌握群众的所思所盼,了解群众的所忧所怨,真正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做到工作有的放矢。要建立惠民利民的服务机制,把更多资源投向基层,把更多项目放在基层,把更多的服务延伸到基层。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下访和信访接待制度,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让群众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
  立足群众参与是活动取得实效的基础。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把群众作为活动主体,不能单纯就党员队伍抓党员队伍、就干部作风抓干部作风,否则容易导致活动、工作“两张皮”。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一方面,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通过走访、调研、座谈等形式,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一线,和老百姓面对面座谈、心贴心交流,尤其是到生活最困难的群众家中,到条件最艰苦、矛盾最突出的地方问一问,最急需解决的是哪些问题,通过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活动内容;另一方面,要让群众来当裁判员,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发放信函、电话抽查等形式,问一问群众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整改,确保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要认真梳理分析征集到的意见建议,重视来信、来访等送上门的意见,防止相互征求意见,防止“一窝蜂”下基层、重复征求意见。
  倾情惠及民生是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是解决“四风”突出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要以民生“十有”为目标,认真组织开展民生工程会战,大力兴办十大类、20项民生实事,切实解决群众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基本需求问题。要认真落实各项民生政策,扎实开展农村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治理,着力解决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征地拆迁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真正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要把服务群众“十送”工作向实处做,始终问需于民,真正把服务送到基层群众的心坎上。在现有“十项”服务内容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扩大服务队伍,让更多的党员干部成为服务群众的主体,让群众时时处处感受到党员干部的关心关爱。要进一步完善服务网络,加强和改进镇区、村、社区便民服务工作,提升服务群众的功能和水平,实现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增强“十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构建长效机制是活动取得实效的根本。实现为民务实清廉,必须立足根本、着眼长远,构建科学管用的长效机制。要标本兼治,及时总结活动中的经验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长期坚持下去,推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常态化、长效化。要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已有制度进行梳理,列出制度建设清单,认真做好废、改、立工作。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推进行政审批事项标准化建设,深化行政审批方式创新,完善行政审批监管体系,制定部门权力清单,建立健全管权、管事、管人和利民、惠民、便民的好制度,加强对权力行使的监督制衡,使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越编越密。要建立群众评议制度。采取暗访抽查,机关领导班子成员无记名投票评议,企业负责人、联系对象和服务对象座谈调查评议,农村党员群众随机走访评议等形式,对党员干部服务行为是否规范到位、服务态度是否文明礼貌、办事效率是否高效快捷、矛盾问题处理是否及时有效等进行评议,并印发通报进行公开,督促抓好问题整改,为圆满完成教育实践活动各项任务,为加速洼地崛起提供坚强保证。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关闭窗口]  

滨海新闻网    滨海县新闻宣传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滨海人才网 备案序号:苏ICP备1106084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