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新一轮扶贫开发标准,截至2011年底,我县仍有6万户左右低收入农户、17万左右的低收入人口。我县将实施脱贫奔小康工程列为城乡统筹会战的重点工程,列为民生工程会战的一号工程,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去年3月,一支由15名队员、18家后方单位组成的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来到我县开始了新一轮的帮扶工作。 让经济薄弱村经济强起来,支撑点在哪里?每个村要达到年经营性收入15万元的目标,突破点又在何方?15名队员、18家后方单位,帮扶力量如何集聚并实现效益最大化? 工作队入驻我县后,通过创新平台,让经济薄弱村长期受益;通过“产业+就业”,用项目带动农民增收。近两年来,共直接实施帮扶项目246个,投入帮扶资金超过9000万元。
创新平台:配置股权让村集体“鼓”起来
每个经济薄弱村实现年经营性收入15万元是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指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入驻我县后,工作队组建了临时党委,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思考,他们把目光聚焦在一个关键词上:农村金融。县委副书记、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队长张建新长期从事基层财政工作,他带领工作队把帮扶的着力点放在了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和帮扶工作的有机结合上,通过配置农村小贷公司股权来增加村集体收入。 成立农村小贷公司,成为助推经济薄弱村增加村级集体积累的有效途径。今年8月中旬,八巨镇县利群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对外试营业,短短一个多月,该公司就发放各类贷款3000多万元。 “我们主要以服务经济薄弱村增积累,低收入农户增收入为目标,通过立足农村、贴近农民、服务农业的经营方式,让经济薄弱村“腰包”鼓起来,把低收入农户扶上马。”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该公司由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共同出资,注册资本1.08亿元。其中,工作队和县财政各投入1890万元,为全县32个经济薄弱村配置股权3780万元,2013年按股本金的10%进行分红,以后每年按股本金的12%进行分红。 八巨镇前案村党总支书记朱立雄说:“工作队和县财政为村集体配股,以后村集体每年经营性预收入达14.4万元,可以办很多急需的公益事业。” 小贷公司采用市场化运作,聘用专业经理人经营,最大的好处是形成多赢的利益共同体。“我们这个工作队是临时的,但观念不能是临时的。这就像是一支‘不离开’的工作队,可以让经济薄弱村长期受益。”张建新说。工作队还探索“以一带五”扶贫开发带动机制、购买公益岗位、打造特色专业村、实施公益性项目等一系列创新帮扶举措的实施,为贫困户提供了增加收入、拓宽就业的发展平台,收到了良好的带动效应。 工作队明确,凡村集体直接或间接从农村小贷公司股权、门面房产权、标准化厂房产权、产业化经营、土地发包等项目中取得的各类资金,对所有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进行收益分红,不得低于总收益的30%,直接一次性打入农户一折通卡上。 “要使扶贫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除了机制带动外,还必须有一整套完善的制度来加以约束。”在工作中,张建新把队伍管理和制度建设摆上了重要位置,健全和完善了工作队各项管理制度,建立集体决策、分级负责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钱、管物;成立临时党委,把支部建到项目组,定期开展组织生活;制定《帮扶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严格项目资金监管,管好用好每一分钱,确保了帮扶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富民优先,发挥项目带动增收功能
“我们一家感谢工作队的帮扶,不然我们家日子该怎么过。”我们来到八巨镇前冲村时,低收入农户蔡木兰正在给自家的小猪喂食。今年62岁的蔡木兰说:“南边的猪舍还有12头大猪。平时防疫,农技人员上门看,都不要钱。” 挂钩八巨镇的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队员汤勇介绍说:“蔡大妈是全家唯一有劳动能力的人,儿子患脑萎缩生活不能自理,老伴和儿媳也都需要人照顾,为他们治病家里欠下了几万元的债。我们针对她家的特殊情况,翻新了她家的旧猪舍,又给她新建了一座标准化猪舍,提供4头苗猪,并且让村里养殖大户指导她养猪,希望通过帮扶使她家走出困境。” 为解决低收入农户脱贫增收的难题,工作队进驻滨海后,按照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要求,用了3个月时间对人均年纯收入低于4000元的低收入人口进行调研摸底,并商讨出低收入农户创业增收脱贫奔小康的帮扶机制。 打造产业特色村带动增收,以一个科技大户带五个科技示范户、以一个科技示范户带五个专业户、以一个专业户带五个低收入农户的“以一带五”机制在各镇区逐渐推广,集中连片发展种养殖业,打造优质生猪、“四青”蔬菜特色产业专业村,有序推进产业的扩张。前冲村共有低收入农户338户,通过打造生猪养殖特色村,有88户直接参与了生猪养殖项目,余下没有养殖能力的250户以1000元/户参股大户养殖,每年分红180元。 来到县农业园,在“建农蔬菜合作社”的基地,成片的智能温室在阳光下很是壮观,合作社负责人陆汉国说:“‘建农蔬菜’是工作队支持发展的重点产业项目,百亩现代化智能育苗中心每年可无土培育优质蔬菜种苗3000万株,千亩连栋大棚可年产优质蔬菜1万吨。” 工作队结合全县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切实解决我县发展四青蔬菜工厂化育苗及农产品深加工瓶颈问题,在省道327沿线投入帮扶资金1000万元,重点打造“种苗+基地”的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基础平台。在建农蔬菜基地,低收入农户可以享受到下列待遇:除土地流转租金每亩750元以外,进场所需的300名劳动力中,优先安排150名低收入农民;1000亩连栋大棚中专门辟出60亩,给低收入农户租种,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提供技术,统一收购产品,收益归种植农户。同时,每年提供2万元作为特困家庭生活补助,每年提供5万元作为所在经济薄弱村的集体经济积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鲍晓峰告诉我们,工作队扶持的这个项目,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个带动机制,引导和带动周边百姓从事蔬菜种植。 同时,工作队在全县27个经济薄弱村实施产业项目到户、帮扶资金入户项目,即安排帮扶资金帮助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从事种植无设施特色蔬菜、经济作物和苗木花卉项目,畜禽养殖项目等。共支持2044户低收入农户养猪2782头、养羊2296只、养鸡鸭鹅7.62万只、种特色蔬菜和中药材150亩,其他项目65个。经工作队审核并验收合格的到户项目,奖补资金一次性打入农户“一折通”卡上。
惠及民生,整体推进让新农村靓起来
整洁通畅的水泥路,整治一新的水渠塘、加快建设的集中居住区……面对村里发生的新变化,东坎镇新安村的村民们说,他们切实感受到了帮扶工作给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而这只是工作队在帮扶工作中整体推进新“八有”建设的一个缩影。 对于驻村帮扶工作,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副队长卢靖东认为,只有了解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需,才能找准帮扶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在东坎镇新安村、桃李村驻点期间,他先后主持召开村“两委”班子、老党员代表、群众代表、贫困农户代表系列座谈会,了解村情、民情,深入田间地头和村民家中与村民聊天,掌握第一手资料,采取“整村推进、菜单选项、总额控制”的办法,找准工作切入点,并落实系列帮扶项目。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要靠党支部。为加强基层阵地建设,工作队以每村补助25万元的标准,优先安排建设9个经济薄弱村的党群综合服务中心,省公安厅把队员挂钩联系的东坎镇桃李村作为基层党建联系点,不仅在村部硬件建设上给予了大力支持,机关党委领导还亲临桃李村指导党建工作。 站在县农业园套稍村东侧看去,眼前是一条新修的水泥路。村民老李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以前,这是一条泥土路,不是尘土飞扬,就是一片泥泞。你看现在,我们进城、下地都方便了。”为帮助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工作队先后投入帮扶资金1300余万元,修建农村水泥路、电灌站、防渗渠、小农桥等公益设施,新改建排灌站19座,防渗渠2条,改善万亩以上农田灌溉设施;新建水泥路60条计55公里,新建农桥3座,方便14个镇(区)27个村群众出行。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工作队还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实施帮扶教育项目12个,为全县3.3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统一采购新课桌凳,对9所镇村幼儿园、1所小学新建改建校舍、修建运动场地、购置教学设备,对2012年、2013年录取二本以上院校专业的建档立卡农户子女169人进行了资助;投入200多万元实施关爱行动,对部分敬老院、村卫生室等进行改造提升;投入60多万元帮扶资金用于完善经济薄弱村广播体系,实施广播村村通工程,及时传递上级党委、政府的惠民政策,推广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受到广大干群的好评。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