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师德红线托住教育良知底线
|
作者:那云风 来源:滨海报 浏览次数:1794 发布时间:[2013-12-10] |
近年,体罚或骚扰学生、招生考试中营私舞弊、收礼或有偿补课、地震中独自逃命等现象在教育领域内发生,一些教师道德出现了令人痛心的滑坡。最近,教育部制定《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针对上述情况详细列举10条师德红线,如有违反将受到处分。 面对师德滑坡现象,不能说教师变坏了。这里往往存在“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效应,其实大多数教师仍以良好的品格赢得了社会尊敬。出台违反师德处理办法,恰恰是在对教师行业进行门户清理,对那些破坏教师清誉的行为作出惩处,正是在捍卫教师队伍清誉。 面对师德败坏行为的处分,不能说这是避重就轻,保护孩子当然不会只靠这个办法。为师德标定红线,仅仅是为了托住教育良知的底线,不允许出现谁比谁更缺德的极端情况。至于性侵学生、严重体罚学生等违法行为,自然还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不能不看到,一些师德败坏行为,不仅伤害了学生,更伤害了教育本身。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关键,不仅在于言传,更在于身教。教师身教失范失德失规,会让人们对教育失去信心,甚至摧毁学生建立的价值观念。 教师是圣洁的,但教师队伍未必都是纯洁的,一旦成为教师就个个都是天使,这并不现实。但重要的是,对闯了黄线的教师及时提出警告,对闯了红线的教师及时清除出教师队伍,才能保证这个队伍的整体纯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教师出了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问题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如此必然会导致歪风盛行,善良的灵魂泣血。 面对各种不道德行为,常常有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就是大家司空见惯,不以为然,甚至给予理解。比如对自己的学生搞点有偿补课,让学生买点资料、订点报刊为自己谋私利,面对突发事件变成“范跑跑”,久而久之,黄线红线就模糊了。然后就不断有人放开约束,你试一下,他试一下,已成滥觞。明确标定红线,就是明确告诉教师这些行为是不可以的,是模糊不得的。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