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康路上谱华章 ———省委工作队帮扶滨淮发展纪实
|
作者:孙为顶 黄亚清 张海艳 来源:滨海报 浏览次数:1512 发布时间:[2013-12-9] |
昨天,笔者走进滨淮镇境内,只见S327、S226沿线塑料钢架大棚覆盖田野;集中居住点村民新居整齐排列,蔬菜交易市场热闹非凡;民营创业园内一幢幢厂房拔地而起,运载产品的车辆川流不息。当地人说,这不仅凝聚着滨淮镇干群抢抓机遇、奋发图强的智慧和汗水,更凝聚着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倾心帮扶的一片心血。 近年来,在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的精心指导下,该镇按照产业脱贫、项目带动、创造特色的要求,采取因村、因户、因人制宜,选准发展设施栽培、畜禽养殖、淡水养殖、小本创业、编织加工等项目,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了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工作目标。 建档立卡,分类指导帮扶。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和镇党委、政府把全镇低收入农户梳理为“一有三缺”可扶户、“一有三缺”难扶户、多老多缺劳力户、特困无劳力户和年均收入未达2500元的边缘户类型,实施分类区别对待,分层集中帮扶。紧密结合贫困户的主观意愿和客观条件,分别实施党员干部包保式、互助式、救助式、教育式、鼓励式等多种帮扶模式,从事种植、养殖、创业等开发式帮扶3347户;对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的791户“三缺户”实施救助式帮扶。 牵手共富,村企结对帮扶。实施“1+1”牵手致富工程。组织镇机关及各单位干部职工与低收入农户开展“1+1”牵手结对,重点帮助有劳动能力、缺资金、缺技术、缺门路的“一有三缺”贫困户创业致富。做到项目、资金、技术、生活帮扶到位;结对关系一定3年不变,不脱贫不脱钩。党员干部和职工累计为贫困户担保帮扶贷款2450多万元。村企结对共建,组织镇工业企业与各村挂钩帮扶、以扶持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帮助结对发展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帮助村增强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综合实力。 选准项目,申报支持帮扶。按照“广覆盖、高效益、低风险、有特色”的脱贫帮扶思路,共组织规模编制设施栽培,特色养殖等扶贫攻坚项目25个,争取扶贫资金1078万元,惠及低收入户8000多人,人均增加2000元收入。在此基础上,发展特色产业项目。根据“一村一品、一户一策、一业一社”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培植特色产业优势,引导贫困户发展设施栽培反季蔬菜2000多亩、四青蔬菜900多亩、马铃薯1500亩、中药材3000多亩;淡水养殖鱼虾蟹1500多亩;饲养草鸡50万只、饲养生猪2.5万头、菜牛100头、野鸭2万多只、羊1.2万只。培训安置劳动力3400多人就业,有1200多人进厂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 培植龙头,推进多元扶贫。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帮扶,有37家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订单捆绑、利润返还、吸纳劳力和风险保障等形式,大幅提高贫困户收入水平。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助农脱贫,按照“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基本原则,组织28个蔬菜、养殖专业农民合作社,有效带动贫困户致富,新增贫困户会员150户。同时,成立镇村扶贫志愿者协会与分会,吸纳800多名党员干部及能人参加,有效形成全社会合力帮扶脱贫攻坚的体系。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