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县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彰显水绿特色 绿化覆盖率40.03% 绿地率36.16%
|
作者:徐德超 来源:滨海报 浏览次数:1664 发布时间:[2013-10-31] |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推进力度,按照城市绿化建设出精品、节点景观上规模、管养提质上品位的工作思路,增绿扩容,增量提质,布局不断优化,水绿特色有效彰显,市民爱绿护绿意识增强。几年来,全社会投入资金5.8亿元,其中政府投入4.96亿元。目前,建成区面积31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达1121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03%,绿地率达36.1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2.03平方米。 全民创建氛围浓厚。精心组织开展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宣传周”、“宣传月”活动,在《滨海报》、滨海电视台、县政府网站等开设专版、专栏,重点宣传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意义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市民和社会各界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宣传相关部门创建工作动态,积极引导市民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自觉建绿、护绿、爱绿,营造绿色美好家园。深入开展绿化宣传活动,发放创建园林城市绿化知识普及资料及宣传单2万余份,张贴、悬挂绿化宣传标语、横幅1800多条。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建绿、护绿、爱绿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各街道、社区自筹资金改善居住区的生态环境,鼓励单位和居民认养绿地,采取共建、捐建、认建、冠名等多种形式,鼓励全社会参与绿化建设。积极开展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建绿活动,逐步建立多元化绿化投资机制。 增水添绿提升品位。以园林广场绿化、街道绿化、小区绿化、庭院绿化和大环境绿化为重点,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围绕市民出行500米就有一处公园绿地的要求,建成南湖公园、清水湖公园、西湖公园、体育中心公园4个综合性公园及师苑渠风光带、南湖风光带等带状公园绿地,改造提升了迎宾广场、新时代广场、吉达广场、阜东广场等游园和街头绿地,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游憩、健身、休闲的场所。按照“林荫化、园林化、景观化”要求,加大道路绿化建设力度,新建、改建了迎宾大道等近20条道路绿化,到2012年底,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6.9%。对G204入城口、S327绕城段、阜东北路入城口等重要道口实施高标准绿化工程,形成了景石、鲜花、绿树层次分明的微地形景观。对于新建居住区绿化,坚持科学规范、精心设计、突出植物造景,配以乔灌花草,适当点缀小品及休闲设施,对于老小区绿化,认真摸底调查,分期分批进行改造。目前,全县现有住宅小区34个,绿化建设达标小区26个,达标率达75%,其中碧水绿都、景湖理想城被评为省级园林式小区。 基础建设夯实根基。大力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在现有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的基础上,今年又投入520万元在西城区建设一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投资3760万元的无害化填埋场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全县建成地坑式垃圾中转站45座,每万人拥有公厕4.6座。对阜东北路等重要路段和重点部位进行了高品位亮化,对人民路、富康路、师苑路等道路上110余栋主要建筑进行了亮化,形成了风格各异、层次分明、动静结合、错落有致的城区中心夜景。城区现有路灯2.2万盏,装置率100%,完好率、亮化率均在98%以上,有大型景观霓虹灯750多座。全面实施雨污分流,累计投入2.8亿元,建设各类雨水、污水管网161公里,投资5000万元新建日处理污水5万吨城市第二生活污水处理厂,投资7000万元建成的县城第二水厂,使城区自来水普及率达100%;管道燃气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燃气普及率将达100%。在县城建成区外围,以G204、S327、沈海高速为依托,建设了30至50米宽的绿化林带,增强了城市的防扩能力。通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合调整,城区林木花卉基地不断涌现,全县现有苗圃总面积69.55公顷,占建成区总面积的2.66%。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