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警惕“专家统计”误导公众
|
作者:顾德宁 来源:滨海报 浏览次数:1819 发布时间:[2013-9-24] |
昨天,国内一家婚恋交友运营商发布调查报告称:“49%白领男性承认遭受过不同程度性骚扰,其中包括语言挑逗、强迫性行为、触碰身体等。”一看到这个所谓的“结果”,不由令人生出很多疑问:用了什么统计方法?是否科学准确?有无第三方或权威部门的监督和核实?等等。 老实说,人们对这类数据有所警惕,充满疑问,早已见多了。现在不少数据出炉太随便,毫无科学性可言。例如,几天前,有人以“30个留京同学中8人患癌”就推出“北京癌症发病率达25%”;教师节就有报道称:“中国有三成学生曾对老师暗恋”。这些结论乍看起来抢眼,却经不住推敲。 在某种程度上,披着“经有关方面和专家统计”数据外衣的“理性”谣言,比一般“感性”谣言更具有伤害性、更容易误导公众。有人认为,对某些领域的缺点和不足,用高估的“数据”表达,有利于提高社会对问题的重视,能及时解决问题。其实不然,这样做不仅不合理、不科学,也容易产生偏见,把人引入歧途,还会导致人们对量化指标的麻木不仁。 数据源自真实,方有公信。政府统计部门或公益性社会组织应成为调查和发布数据的主要来源。“近半男白领遭性骚扰”,由一家婚恋交友运营商发布这类数据,不让人生疑才怪呢!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