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英(1900-1977),现代作家、文学理论家。本名钱杏邨,安徽省芜湖市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左联”并任常委、“文总”常委。1941年起,先后在新四军军部、1师、3师工作,并担任《江淮文化》、《新知识》杂志主编。1943年在苏北参加陈毅领导的抗日文艺团体“湖海艺文社”。1945年任华中文协常委、华中建设大学文学院院长。1946年任中共中央华东局文委书记。建国后,历任天津市军管会文艺处处长、天津市文化局长、华北文联主席、全国文联副秘书长。1977年6月逝世。
1941年冬,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阿英率全家人离开“孤岛”上海,急切地投奔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陈毅同志热情邀请他来盐阜区开展敌后文化工作。于是,阿英在1942年5月底离开泰州,冲过敌人的重重封锁,于7月中旬,抵达新四军军部所在地阜宁县停翅港。 7月23日清晨,阿英从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机关报上,读到一篇关于阜宁县东北地区(即今滨海县所辖地区)人民修筑捍海大堤的特写,十分激动。他觉得在战争环境里,新四军和新生的抗日民主政权,尽其最大力量,修筑海堤,使沿海民众免受海潮、海啸侵袭之苦,这是一项功在千秋的壮举,遂萌发了用这个题材写一剧本的念头。阿英将这个想法向陈毅同志作了汇报,陈毅表示愿提供一切方便。经对盐阜行政公署主任、原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筑堤委员会主任宋乃德和有关人员进行访谈后,又阅读了一些关于筑堤的档案材料,阿英信心十足,决意要去阜东(1941年9月中旬,从原阜宁县东北地区划出所组建县,今为滨海县)作一次实地考察。 9月3日晨,阿英向陈毅同志辞行后,赶往岔头村盐阜行政公署,再次拜访宋乃德。晚饭后,宋乃德向他讲述了筑堤的有关情况,阿英一一作了记录。第二天从岔头出发,阿英步行70余里,于晚8时多抵达阜东县东坎区署,专程从乡下(此时,阜东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农村)赶来的阜东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唐克,热情接待了阿英,并向他介绍了阜东的历史和现状。此后,阿英拜访了逗留在东坎的阜东地区开明士绅、县参议会副参议长杨芷江和田厚斋,进一步搜集、充实了关于修筑海堤的资料。他本想途经八滩再去海堤做实地考察,终因连续阴雨,未能成行。阿英在东坎住了6天后返回阜宁。 1942年底,日伪军即将对盐阜抗日根据地实行规模空前的残酷大扫荡。新四军3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找到阿英,向他征求意见,问可否暂时回上海避一避。阿英向师长袒露心迹:即使在根据地牺牲,也决不去沦陷区受煎熬。 党组织接受了阿英的请求,决定让他去阜东海边打埋伏。12月13日,阿英第二次到达东坎。在会见东坎商会会长李伯森后,制作了过冬的棉衣,购置了必须的生活用品,拜访了开明士绅姜指庵等人。17日,离开东坎前往华成区,唐克县长特地为他饯行。 经过一天多艰苦跋涉,阿英来到黄海边华成区中五区(今属射阳县临海镇)。这里有一家专事棉田垦殖的华成公司,经理张仲惠是统战对象,与地方党组织、政府关系较好,阜东县和华成区两级政府,就安排阿英在这里住下了。 1943年2月,日伪军两万多人扫荡盐阜根据地。19日,敌人占据东坎,继而在八滩、天场等地建起6个据点,推行“烧光、杀光、抢光”政策。阜东县群众在驻军部队的全力支持下,对日伪军展开殊死的反扫荡斗争。3月底,阜东军民于八滩王桥全歼日军山本中队和一个大队伪军。阿英得到胜利的捷报,急忙赶赴八滩实地采访。后来,他根据反扫荡斗争中的大量生动材料,写了一组《敌后日记》。1943年春荒严重,阿英深入调查了解驻地周围发生的灾情,了解到抗日民主政府赈济灾民的许多感人事迹,写下了《春荒及其救济的片断》。由于对海边人民生活有了感性的了解,阿英便依据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写出了《苏北伟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宋公堤》。原计划写的《宋公堤》剧本,因情况变化,未能如愿。 在此期间,阿英还写了《唐朝掘墓盗的故事》、《关于盐阜区的儿童戏剧问题》等许多重要文章。 6月,阿英出任《新知识》杂志主编。稿件编好后,他常骑马涉水前往位于中五区西北几十里外的头庄(今滨海县滨海港镇境内)的盐阜报社印刷厂,处理杂志排印上的一些事务。 《盐阜大众报》于1943年4月25日在阜东县头庄创刊后,阿英对这份以工农为主要阅读对象的通俗易懂的报纸至为关心。出版一周年时,还特地撰写文章庆贺。 阜东县文工团于1943年冬成立后,唐克县长派团员们来到中五区,请阿英帮助培训、辅导。这些大多来自农村的青年,文化水平低,有的从来没有演过戏。阿英热情、耐心地给他们讲课,用20多天时间,夜以继日地帮助排练《小板凳》、《照减不误》等4个剧目。 住海边期间,阿英还协助抗日民主政权,扎扎实实地开展统战工作。他主动和开明士绅庞友兰、杨芷江、姜指庵、顾希文等人交往,在《新知识》杂志开辟“湖海诗文选”栏目,发表陈毅军长和开明士绅的诗词。对华成棉垦公司的经理和职员,他则经常宣传党的抗日方针和政策。 中五区地处海隅,人烟稀少。阿英生活在这偏僻的地方,陈毅同志时有书信送达,3师师长黄克诚、副师长张爱萍等,常从工作、生活上给予关心,唐克县长更给以多方面的照顾,宋乃德主任不时来看望。所以,阿英生活在这里,感到很温暖、很充实。 1944年5月底,盐阜根据地形势好转。阿英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他工作、生活了一年多的阜东,带着对美好明天的向往,踏上新的征程。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