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琪
体验职业:安全监督管理员
体验地点:东坎街道养老服务中心
清晨七点半,东坎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走廊里已响起轻快的脚步声。年过五旬的杭如香戴着印有“安全监督管理员”字样的红袖章,准时交接打卡上班,“养老机构的安全无小事,每天多走一步,老人就多一分保障。”杭如香边说边推开消防控制室的门,记者也由此开始了安全监督管理员工作的体验。
“第一站是消防控制室。”杭如香熟练地调出系统界面,屏幕上跳动着各楼层烟感、喷淋的实时数据。说话间,杭如香开始教记者如何操作消防系统。只见她点开“设备巡检”界面,各个分区的图标全是绿色:“正常时就这样,每个点都得扫一遍。”经过杭如香的介绍,记者试着点击“消防泵组”,弹出的页面里,主泵的运行参数一目了然,全都在标准区间。
去泵房时,机器的低鸣声很平稳。杭如香让记者摸了摸主泵外壳:“39℃,不烫手就没事。”紧接着,她熟练地打开控制柜,按下“自动巡检”键,压力表指针轻微跳动后复位。“正常自动巡检,咱们手动抽查就是看这流程走得顺不顺。”再次回到控制室,她告诉记者,巡查时要拍照上传在消防安全管理系统里,就算没问题,也得留下记录,这是常态排查的规矩。
跟着杭如香走进老人居住区,“王大爷,昨晚睡得好吗?空调遥控器电池我换了新的,有事您尽管喊我。”上午九点,杭如香敲响101房间的门,86岁的王德来正坐在床边整理衣角。她径直来到卫生间俯身检查扶手栏螺丝固定情况,“今天空调调至26℃,您可别受凉了。”王德来笑着告诉记者,有小杭在,他住得比在家里还踏实。
在食堂后厨,杭如香戴上白手套擦拭操作台角落,翻开食品储存柜查看台账:“老人肠胃弱,所有食材必须标注保质期,生熟砧板要严格分开。”她指着墙上的《食品卫生检查细则》,上面用红笔圈出的“每日三次餐具消毒记录”已经签满了名字。厨师长告诉记者,杭如香比质检员还较真,说老人入口的东西,一定要干净。
这样的巡查,杭如香每天要进行6次。从一楼食堂的食品留样柜到顶楼天台的安全出口门,从老人房间的防滑垫到公共区域的消防通道,她的脚步踏遍养老院的每个角落。“消防栓压力表指针必须在绿色区域,灭火器压力值不能低于1.2MPa。”她拉开走廊消防栓箱对记者说,消防软管要仔细查看接口处有无老化裂纹,轻轻拽出半米,看表面是否有磨损或鼓包。“这得保证随时能顺畅拉出,接口要严丝合缝。”她将软管归位,顺手把箱门轻轻合上,又走向下一个巡查点。
下午两点,多功能厅里坐满了老人,杭如香正拿着模型讲解灭火器使用方法:“大家看,拔下保险销,左手握住喷管,右手压下压把,对准火苗根部扫射……”72岁的张奶奶举手:“小杭,我眼神不好,万一着火记不住步骤咋办?”杭如香笑着说:“您别慌,每个楼层都有安全员,您只要记住‘低姿捂口鼻,沿墙找出口’就行,我们会来接您的。”
这样的安全讲座,杭如香每月要办4场,从防诈骗到防跌倒,内容全是老人关心的话题。
更让老人们暖心的是她的“心理疏导”。83岁的刘爷爷总担心电器着火,夜里常常起来拔插头。杭如香知道后,每天睡前去他房间检查一遍,陪他聊会儿天:“刘爷爷,您看这插座有过载保护,就像给电器装了‘安全阀’,您踏踏实实睡觉,有事我比您醒得早。”现在,刘爷爷再也不半夜起来了。
傍晚六点,最后一次巡查结束,杭如香在记录本上写下:“今日安全无异常。”夕阳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映出鬓角新添的白发。“干这行快5年了,每天就像上弦的钟,不敢有丝毫松懈。”她望着院子里散步的老人,眼里满是温柔,“老人们把晚年托付给我们,我们就得把心掏出来守护,让他们住得安心、笑得开心,这就是最大的责任。”
记者手记:弯腰检查护栏的松紧,低头查看食品的保质期……杭如香的工作像细密的针脚,织就了养老服务中心坚实的安全网。她对老人用心,所以能察觉他们未说出口的担忧;对工作用心,所以能发现别人忽略的隐患;对责任用心,所以能在平凡岗位上坚守初心。她用细节守护幸福,让“夕阳红”在安全的阳光下愈发灿烂。 (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日报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