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道路平坦干净,一棵棵绿树随风展枝,一栋栋楼房别致有序,一张张笑脸展示幸福……昨天,记者来到省“水美乡村”八巨镇前案村,实地感受村庄发生的变化。
环境整治:让村子美起来
通畅整洁的街巷,清澈见底的河道,随处可见的绿树,……行走在村子里,第一印象就是水清村美、活力迸发,“水美乡村”的名号可谓实至名归。
村党总支书记朱立雄介绍说,为全面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改变农村道路差、环境差的现状,近几年,该村通过对上争取一点、发动在外创业有成人士捐助一点等办法,多方筹集资金用于河塘疏浚、村庄绿化、美化和亮化。先后对环绕全村6000多米排灌沟渠进行疏浚,全面整治村庄乱堆乱放、污水沟塘、违章搭建等行为;先后架设太阳能路灯,硬化村组路面近15公里,安置垃圾桶30多个,建成垃圾池100多个,组建4人保洁清运小组;建成700多亩的苗木花卉基地,在村部、幼儿园、小学附近、村主干道及河堆两旁建设绿色长廊。
要保持河塘整洁、道路绿化,关键要有长效机制来保障。村里又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采用的是‘以河养河、以路养路’的模式来保障村庄的美化绿化。”面对记者的疑虑,朱立雄进一步解释说,村里把整治疏浚的河塘免费包给村民养鱼,承包户需负责河塘两侧的保洁;该村所有道路两侧的绿化主要承包给村民种植苗木,等到苗木出售后只需缴纳10%的租金作为村级集体积累。“通过这种方式,既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又盘活了资源,美化了村庄,还增加了村民和村集体收入。”说起这一创新做法,朱立雄一脸自豪。
平整的水泥路两侧绿树成行,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个用白色栅栏围起来的菜地……记者随机来到一户村民家中,户主郑加民热情地走上前打招呼:“原来村里脏乱差,很多道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在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实现了村组全硬化,路两侧也栽上了绿树,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乡亲们心里特敞亮。”
产业带动:让村集体强起来
“加入合作社后,除了每年固定分红外,每年务工收入大概有5000元,1亩苗木出售后还可获益3000多元。苗木基地就是绿色银行,合作社就是我的脱贫伙伴。”低收入农户朱立均说的合作社就是村里的缘青园艺合作社。
在打造宜居环境的同时,怎么能带领老百姓走上致富路,成为前案村“两委”一班人思考的问题。借助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帮扶的东风,村“两委”对全村农业发展进行了总体规划,确立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促进生态发展的工作思路。2014年6月,经过多方考察,前案村与安徽淮北裕欣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苗木种植、技术指导、购销一体化合作协议,成立了缘青园艺合作社,吸纳带动本村及周边村低收入农户164户。目前,苗木基地已经建成苗木花卉750亩,种植苗木31万株,主要栽培海棠、紫薇、女贞、榉树、红叶石楠等20多个苗木品种。
“前案村千亩苗木花卉基地现已成为八巨镇苗木花卉的亮点,不仅美化了生态环境,同时有力促进了村集体收入增加和农民增收,真正做到绿色可持续发展。”八巨镇宣传委员沈玉龙说。
光伏发电是该村实现富民强村的又一产业项目。2015年,在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的帮扶下,投资504.8万元,实施E550KW光伏发电项目。
“该项目覆盖139户村民,面积4000平方米。该项目发电后,涉及到的农户每户每年可获补贴1000度电,而且每年为村集体增加几十万的收入。”说起光伏发电带来的好处,朱立雄赞不绝口。“此外,村里的农机合作社,一年也能为村里增加5万元的租金收入,这样,村里就有更多的钱帮助低收入农户和实施配套设施建设。”
该村还建有草绳厂,利用稻麦草编织草绳,给周边地区的苗木基地使用。“用草联机加工草绳非常方便,既解决了秸秆“双禁”的老大难问题,又满足了苗木基地的草绳需求,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