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伟
1月19日,记者走进县沿海工业园金晖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忙碌地操作着各类先进的生产设备,不远处存储着生产原料的储罐自动打开阀门,随后,这些原料通过错综复杂的管道系统被精确无误地输送至混合区域,以便进行化学合成反应。
“你看,我们在电解液生产过程中使用‘管道混合+循环混合’的方式,以替代传统生产中使用搅拌器进行搅拌混合,这样既提高了搅拌效率,也减少了杂质的混入。”公司总经理陈柏源向记者介绍道,电解液是锂电池主材之一,相当于人体的血液,电池的循环利用次数及高低温充电等性能,直接与电解液材料及生产工艺密切相关。
金晖高新材料项目总投资10.15亿元,主要从事锂电池电解液及相关材料的制造、研发和销售,2024年5月正式投产,待产能完全释放后,年电解液产能将达到20万吨。
“电解液生产工艺的提升和产量的进步,取决于企业技术创新及关键设备。对企业而言,应该积极主动打造核心竞争力,而非外界的被动驱动,否则可能在市场中陷入被动局面。”陈柏源表示,公司车间内的调配釜和一系列主要用于电解液生产的工艺流程,均是该公司自主研发设计。“举例说,在这条产线上,从原材储罐进料到调配釜混配出成品整个过程仅需3个小时,生产效率是同行的3倍,同时大大降低了综合能耗。”
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尤其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目前,我们组建的研发团队有16人,其中博士占比达四分之一,专业涉及应用化学、电化学、应用化工技术等领域。”陈柏源介绍道,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模式,共同推动电解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凭借人才资源以及技术路线的研究探索与试错,盐城金晖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不断研发出新的电解液产品,包括环保型电解液、高电压电解液、锂电池电解液、高温电解液等产品,产品均具有优良的性能和稳定性,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如今,该公司的电解液成品已销往全国各地,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3C数码电子、规模化储能等领域。
新驱动衍生新潜能。除了深耕已有核心产品外,公司也在积极探寻新的增长源泉与突破口。“截至目前,我们已是滨海县产能最大的电解液生产企业,但我们仍然不会放慢前进脚步,计划再投资2亿元,新上年产2万吨的六氟磷酸锂项目,预计今年5月开工建设。”陈柏源信心满满地表示。 (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县融媒体中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