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强势崛起的最大增量—— 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系列评论①

本报评论员
  刚刚召开的县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深入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全会决策部署,总结2024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5年任务,动员全县上下锚定强势崛起目标,冲刺全市第一方阵,以勇挑大梁的担当打赢“十四五”收官之战,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对于2025年重点工作,全会以实施“四大行动”进行部署,其中第一个行动是实施海洋经济突破行动,激活强势崛起的最大增量。
  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重要主导产业,对于稳定经济大盘非常重要。近年来,我县矢志不渝向海而兴、向新发力、向上攀登,绿色低碳特色鲜明,临港产业集群成势,承载能力显著提升,蓝色引擎动能愈发强劲。把“沿海地区新兴增长极”的战略定位转变为实际地位,我们要坚定不移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持续做好“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促港”文章,积极探索海洋经济发展机制改革,因地制宜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
  要用足能源优势,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持续加快能源基地建设,探索火电机组供热改造和CCUS示范,推动传统能源绿色转型;全力争取国家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上风电试点项目,加快建设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积极探索海上风光同场、绿电制氢等新模式,布局海上“能源岛”;大力拓展LNG罐箱外输业务,促进绿色航煤等重大项目尽快落地。持续优化零碳园区功能,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成源网荷储一体化微电网,探索建设虚拟电厂,进一步提升绿电输送和就地消纳能力;加强与国内外知名认证机构合作,为企业提供产品碳足迹报告、绿电交易等服务。持续集聚绿色低碳项目,立足“绿电+冷能”特色,打造绿色工厂、零碳工厂示范;探索制定冷能利用地方标准,积极招引液空储能、冷能空分、制冷装备等冷能全产业链项目,打造全国一流的LNG冷能综合利用产业集群。
  要用足空间优势,打造临港产业新高地。持续完善片区产业规划,科学划定零碳产业园、冷能利用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物流产业园、风电母港等功能分区,开展能源微网规划研究,以高水平规划引领片区高质量发展。完善功能性配套,更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和群众生活需要。注重前瞻性布局,积极向海工装备、海洋船舶等海洋新兴产业领域拓展,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海洋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引进龙头基地型、强链补链型项目,打造海洋先进制造业基地。
  要用足交通优势,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完善立体式交通网络,高标准修编港口总体规划,不断增强港口与高速、铁路及大运河、长江水系的通联水平,实现“公铁河海”无缝对接,形成航运枢纽比较优势,进一步增强对“大进大出”项目的吸引力。打造区域性物流节点,规划建设港区转驳廊道、现代化物流园区;引进国内头部物流企业,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电商物流、保税物流等专业物流,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重要货运枢纽、江苏沿海重要大宗商品物流基地。构建高层次开放平台,加快汽车进出口业务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拓展LNG转口贸易和国际船舶加注业务;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园、坤歌海外仓实现运营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