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幸福生活增添“底色”—— 东坎街道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侧记
  12月6日,记者在东坎街道坎北社区大头庄中心路看到,宽阔的沥青路上,各式车辆穿梭来往,附近居民三三两两地在路边散着步,惬意地聊着家长里短。“以前道路状况差,路面坑洼颠簸,雨天积水严重,出不来。”大头庄居民吕玉江笑着说,“现在都铺了沥青路面,既平坦又宽敞,出行非常方便。”
  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提高广大群众幸福生活指数的重要环节。今年以来,东坎街道紧扣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治标与治本同步,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全域环境整治提升,切实为群众幸福生活“增添底色”。
  在阜康社区煤球巷,记者看到原本坑洼不平的道路焕然一新,来往车辆、行人一路顺畅。据介绍,煤球巷长500米,原本的水泥道路修建于2014年,由于年久失修,路面破损存在不同程度的开裂、塌陷、缺损等情况,给市民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以前路面上坑洞很多,路基下的石块都裸露在外面,还有塌陷的现象。改造后的道路变得平坦开阔了,整个街巷的环境也提升了不少。我腿脚不好,以前出个门都要家人搀扶着走,生怕摔跤。现在好了,我自己拄个拐杖就可以出门了。”家住阜康社区煤球巷的王玉梅连连称赞道。 
  “虽然这条道路不是主干道,但是煤球巷是附近居民出行的重要道路之一,对巷道进行整体改造提升,不仅方便了附近居民出行,对街道整体环境的提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阜康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主干道环境美了,后街背巷也要靓起来。”东坎街道建设和生态环境办公室办事员刘大庆告诉记者,今年,街道采取多项举措,对阜康煤球巷、后河边、坎南同心组以及农科小区实施道路提升工程,全力消除道路安全隐患,方便居民日常出行。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黑臭水体治理便是其中关键一环。今年以来,东坎街道将黑臭水体治理作为“头号工程”,从管理排查、截污纳管、雨污分流、生态修复等多个方面着手,逐步开展各项整治工作,有效改善了群众生活居住环境。
  在坎东社区胜利河整治现场,记者看道河道两侧杉木驳岸桩整齐排列;河床上,施工队正在进行冲浆清淤工作;河岸上,附近居民三两成群,不停称赞该项市政工程解决了他们的忧心事。
  市民李云龙告诉记者,他已在河道北岸居住20余年,过去由于群众环保意识不强,两岸住户生活污水直排河道现象普遍,导致河道水质差,两岸居民怨声载道。“现在好了,政府想我们群众所想,河道整治好后不但水质会得到明显改善,我们两岸居民的居住环境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这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李云龙点赞道。
  “该工程全长1812米。目前,已完成河面清理、打桩工作,正在进行河道清淤工作。下一步,我们将按计划实施沿岸居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工作。”刘大庆告诉记者,今年,东坎街道围绕县城主管网,对坎南三道沟、七道沟、八道沟、朱坎河、东园洋绵港以及响坎河部分区域(人民路——阜东路)进行支管网铺设,对胜利河区域选用架空管道和负压收集装置,收集污水提升至海滨大道主管网,完成接户纳管4291户,铺设管网7809米。同时,对街道辖区内的光明巷、财校巷、坎南同心组、广垛新村、友好家园等易积水区域开展管道疏通清淤检测改造工作,完成管道疏通清淤2685.26米,管道测绘3504.31米,修复路面905.4米。
  路平了、车稳了,河清了、岸绿了……一系列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在提升城镇环境质量的同时,也为百姓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老百姓的舒心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与动力。”东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县融媒体中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