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人民日报》四版头条《江苏探索立体帮扶、容缺审批、临时救助等举措——创新便民服务 让救助有温度》一文中,以“进行容缺审批,助力高效救助”为题,点赞我县社会救助容缺审批的经验做法。
报道称,去年6月,滨海县民政局联合县行政审批局、县协调办、县信用办,制定《滨海县首批社会救助类服务事项信用承诺容缺审批实施方案》,对因重大疾病、灾害、事故等突发性支出在3万元以上需纳入低保、特困、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的困难群众,在核实数据未反馈之前,采取“个人信用承诺+村级民主评议”的方式进行容缺审批,提高社会救助效率。
针对容缺审批可能出现的风险,滨海县出台了配套政策,由民政部门对申请人经济状况等信息进行跟踪核对。若核对结果符合办理标准,则继续享受救助政策;若核对结果不符合办理标准且有弄虚作假行为,立即取消救助,追回申请人已享受的救助资金,并记入个人信用记录。目前,该县已办理了61例社会救助容缺审批,受益群众1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