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耕便民利企、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积极回应企业群众需求,用心用力用情做好不动产登记服务,持续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强化服务意识,打通“最后一公里”
县城某小区业主张先生开了一间店铺,因自住房不能办理不动产登记证,无法从银行获取抵押贷款,经营资金紧张,虽生意不错,但不能扩大经营。在县不动产登记中心的及时帮助下,张先生很快办理不动产登记证,并从银行获得30万元贷款。
“对于群众的合理诉求,我们主动介入并提请会办,由业主推选代表办理相关手续,中心受理该批业主办证业务,审核部门全力配合,主动对接沟通,加班加点,协助梳理申请材料及疑难问题。”县不动产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不到半个月时间,业主们相继拿到盼望已久的不动产权证书,解开了业主堵在心头多年的结。
近年来,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坚持“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实事求是”的态度,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找准症结,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为民排忧解难。针对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对相关安置小区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人,根据拆迁安置协议、定销房合同及安置房税收政策,开辟安置房办证新路径,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创新服务模式,解决群企“办证难”
近日,来自滨海陶湾海洋牧场有限公司的代表领取了海域不动产登记证书,这标志着我县创新性“交海即办证”不动产登记服务模式正式启动。
县不动产登记中心紧紧围绕海域使用权登记,加快流程再造,压缩登记办证时间,有效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打造便捷高效、有温度的不动产登记服务新模式,坚持创新创优、便捷高效、规范标准服务企业。
“我们的项目用海面积达到了600多公顷,需要办理不动产权证,以前跑了多个部门,要提交很多的材料。如今,当天申请办证,当天即拿证,为开工建设节省了时间。”滨海陶湾海洋牧场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说。
“交海即办证”这一项改革得益于我县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好政策。过去,用海单位在取得批文后,需经过海域测绘、成果入库、成果审核等环节,在缴纳税费后,方可取得不动产权证书,整个过程需半个月左右。现在,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在用海单位向海域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时,便主动与该部门对接进行数据共享,一旦用海单位取得用海批复,并缴纳海域使用金,就能及时办理不动产权证书。
“我们将持续推进“交房(地、海)即发证”办理模式,推进不动产登记实现常态化、便利化,增强企业和广大群众的获得感。”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优化服务流程,只让数据“多跑路”
“我们采取多部门联合集中办公,充分利用技术手段,通过网络,让数据‘跑起来’,实现信息共享,简化办事流程,做到‘线上一窗办结’。”县不动产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常态化开展“苏小登·滨捷登”志愿者服务活动,主动服务、提前介入,全程跟踪指导开发企业办理首次登记、转移登记,帮助房企和群众顺利办结相关手续,联合税务等部门,依托“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加强业务联动与信息共享,同步推进税费缴纳、交房及登记等事项办理,缩减拿证时间,助力实现交房、拿证“双同步、零时差”。
近日,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志愿者服务队走进坎北街道环城社区程庄安置小区便民服务点,借助县不动产一体化平台系统,为未办房产证的群众现场办理、线上审核、即时发证,受到群众点赞。
“前期,工作人员通过在小区张贴办证公告和相关办理流程,组织开展政策宣讲,通过开展办证进社区、送证上门、交房即发证等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现场办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全程只需要携带两台笔记本电脑和高拍仪,连上wifi,登录“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实现小区现场受理,推送至登记中心后台审核登簿后,定期由志愿者送证上门,群众凭身份证明即可取得不动产权证。
据悉,该便民服务点成立至今,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已累计派遣志愿服务人员76人次,为258户手续齐全的安置群众办理了不动产权证。
从“满城跑”到“一窗办”,从“现场办”到“线上办”,县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以高效便捷有温度的服务,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广泛好评。下一步,该中心将持续聚焦企业广大群众关心的难点堵点,提高不动产登记智能化便利化水平,以更便捷、更高效、更有温度的服务,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