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严格规范“三资”管理
  “如今,村里的每一笔开支都入村民公示栏,我们老百姓对村里的村务公开拍手叫好!”近日,坎北街道吕滩村村民吕大爷站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务公开栏前,一边认真浏览公示内容、一边点赞说。这是我县持续深化“三资”管理的一个缩影。
  为进一步规范村级小微权力,全面推进“清廉乡村”建设,县农业农村局履行牵头抓总职责,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以“制度化、信息化、公开化”为抓手,规范“小微权力”,加强摸底排查,完善监管制度,健全管理体系,重抓规范运行,进一步提升了村民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确保村级“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问题导向,摸底排查到位。组织各镇(区、街道)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对辖内村(社区)集体资产、资源开展摸底排查,有效促进村集体资金监管,集体资产资源公开发包处置,促进全县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持续增加。
  明确管理机制,交易规范到位。编制“滨海县村集体土地和养殖水面交易价格指数”,规范资源交易议事决策程序,完善资源交易禁止性规定,严防村集体资源发包程序不当、管理不严、低价发包等违规行为,提升全县300个村(社区)集体“三资”财务管理水平。
  重抓关口管理,制度健全到位。固化集体资产资源流转交易、涉农资金非现金结算、“三资”信息化管理、村级财务民主公开、债务化解五项工作流程,细化完善村级办公用品集中采购、村务费用统一村务卡支付、村级运转经费集中划拨、村级民主理财和村级杂工统一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农村财务管理严格规范、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加强监督检查,整改落实到位。联合县纪委监察部门印发有关通知,明确村级财务公开三大类事项清单以及公开时间、形式、审核单位等内容,确保村级财务应公开尽公开。充分利用“三资”监管平台,坚持线上监管、线下督办,通过小微权力智慧监管平台,实现所有村(社区)清单化管理全覆盖。抽调骨干业务人员对村级产权交易管理进行专项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类汇总、罗列清单,按照镇(区、街道)制发工作交办单。今年以来已经累计下发交办单170余份,并全部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