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大钊院士正在作学术研究报告
12月7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滨海籍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发展部总经理、“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顾大钊博士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继于俊崇、王超之后第3位滨海籍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大钊,1958年生,八滩镇人,1975年毕业于八滩中学,后考入中国矿业大学深造,1990年至1991年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3年被中国矿业大学破格晋升为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是我国矿山建设井巷特殊工程领域第一位博士,在澳大利亚进行博士后研究期间,研制出被国外学者称为“顾氏材料”的相似材料。1995年调入世界500强企业神华集团工作,负责神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顾大钊建立了煤矿地下水库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在神东矿区主持建设30多座煤矿地下水库,年供水6000多万吨,为神东矿区建成世界唯一的2亿吨级矿区提供了水资源保障。该技术在我国西部10余个矿区推广应用,为保护利用我国采煤每年损失的60亿吨矿井水提供了有效途径,奠定我国在此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以及孙越崎能源科技大奖,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昨天,记者采访了八滩中学校长王仁荣。他说:“顾大钊院士是八中杰出校友,他是八中的骄傲!我校已发出喜报向他表示祝贺,并在全校开展向顾大钊院士学习活动。”
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工作于今年1月启动,共提名521名有效候选人,经过严格评审,选举产生70名院士。57岁的顾大钊当选该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本次增选后,中国工程院院士达852人。
院士原称为学部委员,是国家设立的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在我国,院士通常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院士评选需要提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者,方有提名资格,同时需要经过3轮评选才能成为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