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期
版面
上期
下期
- 01版
- 02版
- 03版
- 04版
![](/uploadfile/epaper/202208/202208102005263277.jpg)
司法赋能铸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县法院人民法庭服务乡村振兴侧写
乡村治,则天下安。近年来,县人民法院5个人民法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担当时代使命,聚焦黄河故道、黄海新区建设等发展需求,提升审判质效、延伸审判职能,实现回应群众需求、促进产业发展、矛盾实质化解、助力法治建设等司法效能多维共进,为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滨海新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党建引领 创新赋能提质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吹响司法作为集结号。县法院纵深推进“法治乡村助振兴”活动,不断放大各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力量下沉,关口前移,为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注入强劲正能量。
夯实党建根基,凝练发展之魂。各法庭持续加强党建引领,筑牢战斗堡垒,激发潜力,凝聚动能,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筑牢思想根基。
严格落实“党支部建在庭上”要求,建立人民法庭联合党支部,激励法庭党员干警永葆本色、牢记使命,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
“感谢法院公正审判,为我兄长王兆军烈士的墓址排除妨害”,这是烈士亲属王先生向八滩法庭赠送锦旗时的深情流露。在一起侵害烈士纪念设施的案件中,该院八滩法庭旗帜鲜明判决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原状,维护烈士的合法权益,并获央视《法治深壹度》栏目报道。
2021年6月,法庭党支部邀请解舜臣烈士之孙解红铭宣讲烈士事迹。聆听烈士后人党课宣讲后,滨海港法庭青年干警说:“解舜臣烈士不畏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更加坚定了入党的初心,也更坚定了自己作为法庭干警,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贡献一份微薄力量的决心。”
能力建设永远在路上。深化“一法庭一品牌”创建工作,法庭持续举办“求实讲坛”42期,每年深入开展“精读一本书”活动,充分激发品牌创塑热情,让法庭干警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使命和担当,有力带动和激发了服务乡村振兴的热情和干劲。
综合考量辖区面积、人口及历年结收案等因素,该院为各人民法庭配齐配强员额法官、法官助理,让法庭庭长腾出时间谋划参与服务大局和社会治理,切实提升法庭综合职能。各人民法庭积极开展“法助腾飞”“法润乡村”等活动,先后获市县领导5次批示肯定。
因地制宜 发挥职能保发展
产业兴,百业兴。实现乡村振兴,要把农业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
站在黄河故道、黄海新区交汇的新发展高地上,县法院立足审判职能,找准司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着力将人民法庭打造为“枫桥式人民法庭”,助力推动土地增收、农产增效,乡风增淳,为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围绕“乡村振兴的步伐进行到哪里,司法服务举措就跟进到哪里”这一工作目标,县法院开展保障黄河故道建设专项行动,出台《为黄海新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市县关于黄河故道建设的决策部署。
乡村文旅是乡村振兴的一个“新动能”。紧密结合县农业产业园、梨花语生态旅游区等项目建设需求,人民法庭靠前化解旅游资源开发相关纠纷,共审结排除妨害、土地流转等纠纷82起,清退违规经营的砂石码头、养殖场33家,助力乡村焕发“新生机”。
百舸争流,向海而行,法治就是最好的舟楫。各人民法庭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中国海油滨海LNG项目用地之前被养殖户开塘养鱼,但个别养殖户在承包合同到期后不愿意返还土地。滨海港法庭积极主动担当,联合村委会工作人员、项目建设负责人,多次上门拜访养殖户,倾听他们的需求,并进行释法明理,多方协调化解矛盾,为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县港口专班工作人员介绍道。
围绕黄海新区建设要求,滨海港法庭积极开展“黄海新区司法服务直通车”“红心护深蓝”等行动,共稳妥处置中国海油滨海LNG、大唐海上风电等新区项目所涉纠纷23起,到海兴集团等企业开展法律辅导62次,化解新区用地、工程等矛盾51起,移交土地近6000亩,充分保障项目加快建设、投产达效,办案成效获市委政法委充分肯定。
聚焦黄河故道与黄海新区建设为全县发展带来的叠加机遇,建立健全人民法庭对接镇区企业机制,累计开展送法进企活动160余次。疫情期间,快速化解外贸制衣企业因“跳单”所致的群体性劳资纠纷,为500余名农民工落实生活保障,并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优化服务 多元解纷促和谐
人民法庭处于矛盾纠纷的最前沿,该院坚持“三便”原则,力量再下沉、关口再前移,努力将矛盾纠纷控制在初始、消除在源头。
构建司法便民网络。依托该院“1+15+N”(法院+15个镇区+N个行业调解组织)多元解纷机制,5个人民法庭在全县15个镇(区、街道)设立调解工作室,在102个行政村设立“调解联系点”,广泛邀请村(社区)组干部、“五老”乡贤等社会力量参与纠纷化解,致力于将矛盾纠纷控制在初始、消除在源头,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在一起亲兄弟相邻权纠纷中,双方因树苗种植牵扯出多起陈年旧事,闹得不可开交。该院开发区法庭应邀通过视频连线深入开展调解,调解法官直击前期调解过程中“讲情未讲法”的要害,对双方不合理诉求一一回应,促成双方达成共识、握手言和。
类似纠纷化解还有诸多成功案例。今年以来,该院各人民法庭积极开展“法徽耀乡村”“天平映田园”活动,累计开展巡回审理40余场、指导调解256次,诉前化解纠纷178起,着力打通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在哪里,我们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就要跟进到哪里。调解工作站点的设立,就是为了让群众在‘少花钱、少跑腿、少误工’的前提下获得优质解纷服务。”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许成华表示。
不久前,该院一则《父母种田养猪替子还债》的抖音在全县上下引发热议。被告吴某某因无力偿还银行贷款坐上被告席,其父母主动联系法官,表示要为儿还债,用诚实守信温暖了每个人的心灵,也让法治正能量传遍千家万户。
“讲述平凡案,微说法理情,传递好声音。”针对各界群众的普法需求,法院线上线下齐发力,在抖音开设“凡案微语”普法栏目,每期节目精选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真实案例、典型案例,解答群众最关心的法治问题,以“小案件”说透“大道理”,让法律“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