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记者从相关部门处了解到,针对当前困难群众申报社会救助类服务时,存在跑动次数过多、等待时间过长等困难和问题,市民政局在我县优先试点推行社会救助“容缺审批”机制。
线上线下融合服务。社会救助类服务事项提供线上、线下两种申请渠道,线上PC端紧密依托江苏政务服务网滨海旗舰店,手机端依托“我的盐城”APP和“诚信滨海”微信公众号,为申请人提供网上办、掌上办渠道。线下在各镇(区、街道)为民服务中心设立综合受理窗口,由民政部门安排专人负责咨询、受理、收件,窗口人员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请事项的申报材料清单、审批流程及需要填报的内容等。
优化简化材料流程。线上申请方式将原先办理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事项所需的纸质材料全部取消,申请人身份证在线获取,申请过程中的表单信息、材料均通过大数据在线自动填充核验或通过电子材料予以替代;以线上实时电子签名代替线下纸质签字,使整个申报流程电子化。优化简化申请、受理、核实、发放补助等环节,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
信用先行智能审批。在申请社会救助“容缺审批”时,系统自动比对申请人信用信息,对信用良好的群众同意采用该申请方式。线上提交材料后,系统智能秒批先行作出审批决定,然后由民政部门组织民主评议核查材料真实性,发现问题即撤销审批决定。对通过信用承诺审批先行实施补助的困难群众,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核对。
建立容错免责机制。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工作容错免责机制,激励基层民政干部放下包袱、勇于担当。从困难群众的实际出发,牢牢把握城乡社会救助工作体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社会效果。坚持信息公开和接受监督相促进,严格执行社会救助信息公开流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